新华网福州5月11日电(陈丹)作为直接关系“三农”发展的工作,农业综合开发是支持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手段。10日上午,福建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陈东荣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近年来,福建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总量快速增加,并不断向困难地区倾斜,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综合开发成为财政支农的重要渠道。据陈东荣介绍,目前福建农业综合开发的财政投入,是按照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1:0.6的比例,重点扶持范围是国家级和省级产粮大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中央苏区县以及农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发展现代农业潜力较大的区域。
陈东荣表示,近年来福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落到具体方面,陈东荣举例,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排上,坚持向粮食主产县聚焦,突出落实“藏粮于地”的基本目标。据统计,在2011—2016这六年间,共有44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159万亩,建设小流域治理项目114万亩,累计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7亿公斤。
在产业发展项目方面,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六年间,福建省共安排财政补助资金6.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9.1亿元,累计直接受益农民年增加收入总额98.9亿元。并逐步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有效提高了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运能力。
此外,陈东荣表示,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进过程,福建省始终坚持向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而在加大对贫困县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利用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六年间,福建省共在23个扶贫县投入省级以上农发财政资金20.4亿元,就地安排农民就业6.04万人,带动项目区农民增加收入26.1亿元。
“但是,农业项目由于点多面广管理起来比较困难,要管好管出效益更不容易。”陈东荣说,这也成为制约农业综合开发的一大难点。
怎么突破?对此,陈东荣表示,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目前福建已经形成分级管理的责任机制、公开透明的资金管理机制、全程监控的项目管理机制以及绩效考核管理机制这“四大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
“下一步,要充分利用福建省山海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陈东荣表示,接下来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独特作用。具体将从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创新、大力支持和壮大特色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支持力度、探索实施农村田园综合体等方面进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