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痴”痴迷收藏陨石16年 经鉴定无一具备结构特征

作者:张肇婷 来源:成都商报
2017-05-12 07:31:00
分享

“石痴”痴迷收藏陨石16年 经鉴定无一具备结构特征

黄兴元花12万购买的重达300多斤的疑似“陨石”,经初步鉴定,不具备陨石结构特征

清晨6点,天色还未见亮,儿子还在深睡,46岁的黄兴元带上馒头、茶水悄悄出门,赶往金堂县云顶山,踩着湿漉漉的露水,开启他的寻石之路。

16年来,上山寻石,已成为黄兴元的日常。寻石之旅短则一两天,长则半个月。此间,他风餐露宿,不再理会人间俗事。

为了圆自己的陨石梦,黄兴元几乎放弃了一切:和家人闹翻,与妻子分居;放弃工作,只在寻石间隙打零工谋生;耗费巨资,将家中摆满石头……

5月8日,经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专业人士鉴定,黄兴元所痴迷的“巨型陨石”,“并不具备陨石结构特征”。16年来的寻石之旅,几乎化为泡影。

“不该搞陨石,搞得家庭分裂,一家人和睦相处才最重要。”梦醒时分,黄兴元有些懊悔……

成都商报记者 张肇婷

摄影记者 王红强

“石痴”痴迷收藏陨石16年 经鉴定无一具备结构特征

买巨石

“赌一把,你就发财了” 花12万买下300斤“天石”

成华区枫林路耐火新苑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周围的房屋已开始拆迁。5月8日,黄兴元望着家里的一堆石头,陷入沉思。

房间的阳台上,摆着大大小小40多块石头,“这些都是我到山上捡回来的”;家中的卧室里,还藏着一块300多斤重的“宝贝石头”,这是黄兴元收藏陨石16年来最大的收获。“这块陨石是我在2004年花12万元买回来的,有300多斤重。” 他有些得意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陨石价值极高,目前都是按克来卖,每克100元左右,他的这个“宝贝”可算是天价了。

对于陨石,黄兴元从最初的感兴趣,到后来日渐沉迷,16年寻石收藏路,如南柯一梦。

他说,2001年时,他在电视上看到国外的节目,其中提到陨石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将来会升值。听到有这种赚钱的机会,他开始一门心思研究陨石,跑到古玩市场打听、到书店买书,可惜当时关于陨石的信息并不多。

与“陨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快到来。2004年,黄兴元在金堂县云顶山认识了一位60岁老人,对方在出售一块“天石”。黄兴元回忆,老人告诉他,这块“天石”以前是被供奉在寺庙里的。

凭着自学的陨石知识,黄兴元多番观察后,认为这块“天石”就是一块陨石。“赌一把,你就发财了。”在老人劝说下,他用12万元买下这块300多斤的“天石”,“当时就是年轻气盛,想发财,希望能够借此一夜暴富。”

12万元,当年可在成都买一套房子,但黄兴元并不后悔,认为这项投资必将得到高额回报。

寻陨石

翻山越岭寻石

16年捡回40块“陨石”

这块花了12万元的“天石”,开启了黄兴元的寻石之旅。此后,他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发现了陨石收藏的“新世界”,并很快沉迷其中。

“书上说,只要一个地方出现了陨石,周围肯定还会有散落的小陨石。”因此,他开始常年在金堂县云顶山、炮台山、金堂山等地“寻石”。

每次寻石,都如同苦行一般。天还没亮时,他就背着干粮出门,到达目的地后一直埋头寻找,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开水……直到晚上才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去,日复一日,每次寻找都得十天半个月。然而,空手而归是家常便饭,也常常捡回“废陨石”。“这些都是歪陨石,早期我不懂的时候捡的。”黄兴元指着窗户护栏上堆放的石块说,这些“陨石”中,有玻璃块、有废铁、有锰,各式各样,“当年没少走弯路。”

黄兴元开始自学陨石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在网上看陨石图片,读陨石相关文章,自认为掌握了一些陨石的基本特征。“你看,这些陨石都有单质铁,陨石必须要有这个。”他将磁铁块放到石块上,磁铁很快被吸住;他又将300多斤重的“陨石”锯下来的一个切面进行展示,“这里面有反光的金属点,还有外部表面有熔壳,气印……这些都是陨石的特征。”

通过多年学习,黄兴元认为,自己对陨石特征已十分熟悉,一眼就能看出来。因此,他坚信,家里的40块石头都是陨石。这些“陨石”,对他来说无异于珍宝。“我从没怀疑过,每天一起床就要拿出来看一遍。”

变石痴

辞职全身心寻陨石

妻子带女儿离家出走

收藏陨石,黄兴元已成“痴”。他本是一家公司的基站维修工,收入可观。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已在成都市区和金堂两地购买了住房。迷上陨石后,因每次上山寻石都得花十天半月,他常常不去上班。“这种情况多了,单位上有意见,最后没办法,只有不做了。”2004年,黄兴元辞掉工作。

辞职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寻找陨石的“事业”中去。从2004年到2011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陨石,偶尔打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开销。

他失去的,也不仅仅是工作,还有家庭。

2004年,他将12万元买回的“天石”搬回家时,妻子周玉华与他大吵一架。“她说这是铁渣,根本不值钱。”两人因陨石的事,吵过的架难以计数。2004年,两人分居,妻子从此带女儿住在金堂,他则带儿子住在成都。

“当年他完全迷进去了,根本不听劝。”周玉华回忆,原本两人很幸福,有一双儿女,黄兴元也有固定工作,日子过得不错。自从黄兴元迷上陨石,整个人变得癫狂,不仅花12万买了块烂石头,还不去上班,每天就去山上找石头,一去至少半个月。当时,儿女才六七岁,周玉华要照顾孩子,黄兴元又长时间不回家、不工作,没了生活费,日子过得十分辛苦。每当黄兴元捡陨石归来,两人便要大吵一架。最后,她带着女儿出走金堂,找了份工作独自过日子。她说,多年来,亲友常劝说两人和好,但她不愿意,“他的事情,我不得管,想干啥干啥。”

在亲友眼中,黄兴元的行为也难获理解,“你捡一些废弃的钢渣回来,收荒匠都不得要。”

“石痴”痴迷收藏陨石16年 经鉴定无一具备结构特征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矿物研究专家陈志刚检测黄兴元收藏的疑似“陨石”

成都理工专家

初步鉴定——

他收藏的石头 几乎无一具备陨石结构特征

5月8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专业人士陈志刚一同来到黄兴元家中,对他收藏的40块“陨石”一一初步鉴定。见专家到来,黄兴元兴奋地拿出收藏16年的300斤“陨石”,“我这块比你们博物馆那块陨石还要大。”

陈志刚观察发现,这块巨石表面部分面积已氧化,而陨石是不会氧化的。同时,它也不具备燃烧疤痕和气印(指陨石与大气流的相互作用留下的类似手印形状)。此外,对这块石头的切面进行检验时,发现重量并没有达到陨石标准。

接着,陈志刚又先后拿出刻刀和白色瓷板在石头上面进行刻画,石头表面留下条痕,使用放大镜观察属于金属物质。“陨石是不会留下条痕的。”陈志刚说,巨石切面表面中确有几个金属点,但内部呈蜂窝状,而陨石应该是致密的固体。

陈志刚介绍了陨石鉴定的方法,需满足五个条件:第一,岩石标本有没有黑色熔壳;第二是否是致密固体;第三,是否比相同大小的普通石头重;第四,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第五,是否由金属组成或者在标本破碎面、切面或抛光表面能看到金属斑点。“如果符合上述条件,可能是陨石,如果大部分或全部不符合则不是。”

根据初步鉴定,陈志刚表示,黄兴元所收藏的300多斤重的“陨石”并不完全符合陨石的结构特征,没有黑色熔壳、不是致密固体、重量不足。同时,也无历史资料记载成都平原有陨石陨落。“如果他仍希望鉴定的话,可以将切面送至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此外,陈志刚还对其余石块进行了鉴定,几乎都不具备陨石的结构特征,其中有铁矿石、铜矿、芙蓉石,还有钢渣……

/ 新闻面对面 /

后悔痴迷陨石 仍不放弃寻石

成都商报:对于初步鉴定结果,并不符合陨石的结构特征,您怎么看?

黄兴元:我对自己收藏的石头仍保留一丝希望,毕竟没通过专业技术鉴定确认它们不是陨石。

成都商报:如果最终鉴定结果出来,收藏的都不是陨石怎么办?

黄兴元:只有认栽,现在后悔也等于零。做生意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在不可能找到当初卖石头的老人。

成都商报:16年来陨石并没给你带来收入,家庭也受影响,你后悔吗?

黄兴元:现在岁数大了,说真心话有些后悔。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的生活还不如(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好,不该捡陨石,搞得家庭分裂,一家人和睦相处才重要。

成都商报:为何还要一直坚持呢?

黄兴元:当初花了12万,下了血本,工作也丢了,走上收藏陨石这条路,没办法只能一直走下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翻身。这里面其实也有一个争气的观念,向妻子和亲戚朋友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成都商报:那你会放弃寻石之路吗?

黄兴元:不会,现在我找陨石已经上瘾了。只要找到石头,不管是不是陨石,心情都会很快乐。

/ 收藏连连看 /

民间收藏注意风险 建议将娱乐放在首位

真陨石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老馆,一块表面斑驳、透出金色光泽的石头躺在玻璃柜里,这就是目前四川已知的最大陨石——隆昌铁陨石(上图)。经专家鉴定,这块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镍合金,含量高达98%以上,外形呈圆锥体状,重达158.5公斤,中后部布满近300个凹坑。据隆昌县志记载,隆昌铁陨石于明代时陨落到隆昌县城西北郊的道观坪。

那么,对于陨石、古玩等,民间收藏者应如何提高鉴别能力,降低收藏或投资风险?四川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黄绍银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善于学习。现在有关收藏的杂志、书籍种类繁多,网络也发达,学习渠道很多;其次,多向各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请教。在实践初期应选择小件物品和经济价值较低的物件,不要一开始就盲目追求高精尖的物品。最后,要善于研究,每一件藏品都有历史痕迹,可通过参观展览展示,观察真品特点。

黄绍银表示,收藏其实是一个综合性娱乐活动,他建议民间收藏还是把娱乐休闲放在第一位,积累大量经验后,再逐步开始投资,增强防控意识。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