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博物馆遭遇“不文明”:我们应该如何出招应对?

作者:上官云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05-18 07:24:00
分享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上官云)长期以来,像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等馆藏较为丰富的博物馆,几乎天天都会迎来不少游客。客观上,这也对博物馆参观秩序等形成了压力。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前夕,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走访了国博、首博等博物馆,发现尽管有工作人员不停提示,但一些不文明行为还是时有出现。

不文明顽疾一:“熊孩子”难应付

近几年,探讨如何规范“熊孩子”在博物馆行为的文章,几乎隔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大概是出于天性,尽管有随行大人“耳提面命”,孩子们在博物馆看到自己喜欢的一些图画、精巧的瓷器、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各种质地的小人儿等展品时,还是难以控制喜爱之情,想方设法也要近距离接触一下。

在国博,一位小朋友看到展厅内奇形怪状的各式钱币,立即好奇地将脸蛋贴了过去,但却被展柜阻隔了,情急之下,伸手拍打了起来,幸好被随行亲友及时带离了。

该展厅的另外一个区域,另一位年约五六岁的孩子忽然开始高声尖叫,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什么,年轻的妈妈赶紧上前制止,但却没有多大效果。而顷刻间,孩子的叫嚷声就成功吸引了周围数名参观者的眼球。

当博物馆遭遇“不文明”:我们应该如何出招应对?

16日,国博内一名参观者。上官云摄

“这么吵,对观展很有影响。”其中一位参观者的抱怨里透着一丝无奈,“去了好几次博物馆,五次里有三次能碰上小孩胡闹,一些‘熊孩子’实在讨人嫌。可正因为是孩子,你还不能说什么”。

不文明行为二:使用闪光灯 按压展柜

众所周知,博物馆展厅里禁止使用闪光灯,在相应的展品前也会有相关提示牌。道理很简单:闪光灯和红外对焦系统会对文物的光泽和色彩产生不良影响,尤其不利于书画文物——很多珍贵文物,禁不住人人都这么“闪”一下。

在国家博物馆,尽管南11展厅有工作人员来来回回穿梭提示“请不要使用闪光灯”,但偶尔还是会有耀眼的光闪过。一名工作人员说,现在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那样的强光会伤害到文物,大家听到提醒都基本会改正”。

还是在南11展厅,一名参观者转到了古代纸币展柜前,可能是想看得更清楚,他俯下身子,仔细观察钱币的样式,同时手臂也压在了展柜上。

见此情景,一名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制止,“先生请您不要按压展柜”。见状,该男子一脸不好意思的匆忙离开了。

当博物馆遭遇“不文明”:我们应该如何出招应对?

  16日,在首博,一名男子躺在长凳上休息。上官云摄

不文明行为三:公共区域只顾自己

一般来说,博物馆里都有供参观者休息的一块区域,在这儿,走累了的人们能歇歇脚,喝点水。但有些时候,这些公共区域会有一些只顾自己的人,影响其他人正常休息。

临近中午12点,国博里坐下休息的游人多了起来,几乎每一层的公共座椅上,都三三两两坐着人。这时,一位女士旁若无人脱掉一只脚上的鞋袜,几位路过的参观者纷纷闪避。

“也许是脚上磨泡什么的,可能很疼才这样。但可以去卫生间处理的,公共场所实这样不是太好。”一名参观者说道。

在首博,一位男子则直接躺在了供人们休息的长椅上,其他人只好“转移”到别的区域休息。一位刚准备坐下的老人愣了一下,摇摇头又走进了展厅内。

“走了半天,大家都挺累。如果是有原因这么做,可以谅解。但公共区域内,真的不能只顾自己舒坦。”老人说道。

当博物馆遭遇“不文明”:我们应该如何出招应对?

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免费参观票上,清晰印着提醒游客文明参观的提示语。上官云 摄

“双管齐下”或许才能根治“不文明”顽疾

当然,上述绝大多数人经过工作人员、志愿者提醒后,都能改正。但如果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很可能会给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带来麻烦。像触摸、按压展柜的行为,次数太多会造成展柜有污渍甚至损伤,既有碍其他人参观,又不利于文物保护。

为了最大限度纠正那些不文明行为,博物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记者看到,在国博提供的免费参观票上,清晰地印着提醒游客文明参观的提示语,请参观者不在场馆内大声喧哗、不攀爬躺卧等;在首博,记者则看到了志愿者,一边为参观者讲解展览与展品,一边提醒他们要文明参观,这样才能体会到逛博物馆的乐趣。

但只靠博物馆,这些不文明行为就能杜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许,正如一位参观者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要实现文明参观,还得从博物馆方面引导大家有序参观以及提升参观者素质两方面同时努力,从娃娃抓起,大伙儿自觉性上去了,参观行为也就文明了”。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