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改:将改革从山下转向山上 绿了群山富了林农

作者:蒋升阳 赵鹏 来源:东南网
2017-07-11 07:14:25
分享

人民日报福州7月9日电 (记者 蒋升阳 赵鹏) 乌桕树开出的绿花,吸引着方圆20多公里的蜜蜂闻香寻来;竹林间的空地上,中药草珊瑚、花卉富贵籽伸展着腰肢,长势喜人……福建省武平县捷文村坐拥2万多亩山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4%以上,世代靠山吃山。现如今,山照样吃,但从砍树变成护林护生态——全村164户有102户加入了村里的绿富合作社,每户年均毛收入近16万元。这一切,源于15年前他们领到的我国首批个人林权证。

2002年6月,按照“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福建“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将改革从山下转向山上”,开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誉为“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2003年以来,福建先后出台6份指导文件、召开5次全省性会议部署推动,形成五级干部抓林改、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改革格局。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集体林权改革激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并迅速从福建蔓延至全国。据国家林业局统计,全国目前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27.05亿亩,占纳入集体林改林地面积的99%;发放林权证1.01亿本,发证面积26.41亿亩,占确权面积的97.65%。

林改,让群山变绿。福建林农占全省人口2/3。林改前,林农没有收益权,滥砍滥伐事件屡禁不止,树木才长碗口粗就会被盗采,“只见山林不见树”。林改后,林农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树当作儿来养。15年间,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从4.97亿立方米提高到6.6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62.96%提高到65.95%,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林改,让千万林农坐守“金山”。林木成了生产资料、林地能流转、林权证可抵押贷款……一大批资金足、专业强、懂经营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涌现。截至2016年底,福建累计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和股份合作林场4500多个,营林面积超过1100万亩。2016年,以林农为主体的福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同比增长9.5%,增幅高于同期全省城镇居民近1个百分点。福建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多种涉林保险,目前全省森林综合保险承保面积超过9000万亩,参保率75%。

林改,让山区转型发展有了“靠山”。2016年,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万千林农放下斧头,探寻“不砍树也致富”的新型发展之路。2013年以来,福建省级财政投入3.3亿元林下经济扶持资金,其中扶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资金达1.7亿元,省级补助资金居全国第一。截至2016年底,福建各地扶持林农发展油茶、花卉、苗木、竹业和林下经济,总面积达4800多万亩,林农涉林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达25%到50%。

2016年起,福建率先建立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在武夷山、永安等14个县市区试点,省级财政投入1.4亿元补助。建立林地“占补平衡”机制,要求尤溪、德化等19个试点县市区每年建设项目使用的林地,须以等面积非林地予以补充。截至2016年底,各试点单位共补充林地13.7万亩,实现净增林地8.3万亩。

评论>>>

以改革助力绿色发展

这是一场藏于绿叶之下的伟大革命。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变革”。时针拨回到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林改第一县”武平调研后,毅然作出“集体林权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大决定。福建的探索,开启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声,探索出一条推进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时间里,包产到户激发了“一分田”的巨大潜力,数亿人的温饱问题由此得到解决。而比耕地面积多一倍的林地,却未能迸发应有的活力。原因就在于,集体林产权虚置、林农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导致林农“守着金山受穷”。林改一步棋,盘活万重山。历经十几年的积极探索和接力奋斗,福建林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释放了巨大的生态红利。林改前,“要致富,偷砍树,一夜变成万元户”;林改后,“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成为自觉行动。福建林改实践深刻表明,改革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推进绿色发展,就是要汲取“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改革智慧。当初,在没有上级授权、也没有其他地方经验作为参考的情况下,武平大胆提出“要试就试出点新东西来”,硬是闯出了一条林改新路。在考察后,习近平同志即明确提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给武平吃了一颗定心丸。而随后《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则让林改从祖国东南一隅,迅速扩展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回首林改历程,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相互结合,是一条重要经验。当前,改革已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更需要激发“多数的力量”。我们既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也要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推进绿色发展,我们要坚持“抓好各项改革协同”的改革方法。林权证发了,但林业生产周期长,如何激活“沉睡”的森林资源?推动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等改革应运而生。种了林子开了路,但山林被划入生态保护区,限制砍伐,林农收益如何保障?商品林赎买改革、推进集体林业多种经营等举措随之而来。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各项改革协同发力,才有了今天“不砍树也致富”的成就,才会有明天绿色发展的更多收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十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以改革助力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