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至高雄海上客运航线“海峡号”今日首航 行程约4.5小时

7月11日上午,平潭举行至高雄海上客运航线首航仪式,700多名乘客搭乘“海峡号”高速客滚船从平潭澳前码头起航前往台湾高雄,约4.5小时后到港。

平潭至高雄海上客运航线“海峡号”今日首航 行程约4.5小时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11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海峡号”平潭至高雄海上客运首航 杨超摄

中国日报平潭7月11日电 (记者 胡美东) 7月11日上午,平潭举行至高雄海上客运航线首航仪式,700多名乘客搭乘“海峡号”高速客滚船从平潭澳前码头起航前往台湾高雄,约4.5小时后到港。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陈善光在首航仪式上致辞说, 此次高雄海上客运航线的开通,在平潭与台湾南部之间又打开了一条通路。通过“海峡号”“丽娜号”“台北快轮”“三箭齐发”,平潭在大陆率先实现了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客货运直航全覆盖,做到与台湾本岛天天有客运直航,与台北、台中、高雄三大港周周有货运班轮,加上马祖、金门“小三通”航线的补充,以及全国领先的通关效率保障,可以说平潭与台湾航线最全、组合最优,空运速度、海运成本的独特优势更加突显,极大方便了两岸旅客往来,促进了农渔产品贸易、跨境电商和海运快件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呈现了“人货两旺”的良好势头。

2019年5月26日,交通运输部批准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所属“海峡号”开辟平潭直航高雄新航线,从事台湾海峡两岸间海上客货滚装运输. 继“海峡号”2011年11月30首航台中、2013年10月9日首航台北之后,随着平潭直航高雄客货滚装新航线的开通,现已形成平潭至台湾北部、中部、南部高速客滚直航航线全覆盖,开启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崭新一页。

“海峡号”高速客滚船从平潭澳前码头起航前往台湾高雄 杨超摄

因台湾本岛的交通工具主要集中于北部,南部旅客的交通工具选择少,尤其客船更少,故开通高雄-平潭航线对于台湾南部旅客是一大福音。同时,台湾南部为农渔产品生产重地,主要经由高雄出口,对于冰鲜农渔产品出口时效性较佳。据航运界人士分析,这标志着两岸间 “黄金水道”全面连通,进一步彰显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主通道功能,将大大促进两岸商贸和人员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在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指导和关心下,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紧紧围绕‘一岛两窗三区’的战略定位,主动参与‘深化攻坚行动,实施八大工程’工作,积极构筑平潭至台湾海上直航主通道,精心培育航线,全力承担平潭至台湾海上直航运营任务。平潭至高雄航线的开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重要讲话中关于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要求的有力举措。”海峡高速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平潭至高雄航线总里程178海里,单次海上航程仅需不到5小时,该航线开通后,将根据客运市场和气候海况执行不定期航班,届时将及时把高雄航班信息对外公布。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张思炜说,台湾本岛的交通工具主要集中于北部,南部旅客的交通工具选择少,尤其客船更少,开通高雄-平潭航线对于台湾南部旅客是一大福音。此外,台湾南部为农渔产品生产重地,主要经由高雄出口,对于冰鲜农渔产品出口时效性较佳。

对于新航线的开通,常年从事对台进口贸易的客商们也有了新的期待。“平潭至高雄航线开通后,标志着两岸间‘黄金水道’全面连通,进一步彰显实验区两岸主通道功能,必将大大促进两岸商贸和人员往来,实现互利共赢。”福建中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兹钿说。

据介绍,平潭至台湾海上高速直航航线历时近8年的常态化运营,已逐渐成为沟通两岸亲情的桥梁和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主通道,越来越多的两岸民众选择搭乘“ 海峡号”到对岸探亲访友、商务往来,客运量累计已突破90万人次。随着产业的发展、配套设施的完善,文化交流的深入,平潭对台航线越来越受到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航运界、物流界的高度认可。

 “随着高雄航线的增加及两岸客货运的常态化、规模化、便利化,平潭至高雄航线的开通,进一步显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主通道功能,凸显平潭的枢纽地位,也必将推动两岸形成更大范围的交流合作,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的融合发展。”区有关部门领导说,“我们将更有效发挥平潭独有的“一岛两窗三区”优势,精心培育直航航线,加密航班,为两岸民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海上交通,把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桥头堡”。平潭将进一步完善通关条件,提供便捷服务,积极为两岸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推动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构建两岸同胞宜居宜业的共同家园。”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