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强国建设将带来两岸出版业的合作发展机遇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举办

出版强国建设将带来两岸出版业的合作发展机遇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举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21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9月21日电(记者 胡美东 摄影 胡美东 卢若璇)“中国已经成为出版大国,正在向出版强国迈进,这也为两岸的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在20日下午的第十五届海图会两岸出版高峰论坛发表主旨讲话时如是说。

9月20日至22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海图会秉承“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主题,吸引两岸520家出版机构参展。其中大陆参展出版社约300家,台湾参展出版社约220家。

据了解,现在大陆有1800多种报纸,近50万种图书,1万多种期刊,13.8亿,手机8.4亿网民。

邬书林指出:现在中国远远还不是出版强国、出版大国,说他是出版大国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现在中国在若干领域都已经成为了第一市场。例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童书出版市场,中国有13亿人口,3000多所大学,在校大学生三千万,三点二八亿的中小学学生,可以说中国没有任何悬念的是世界第一大教育市场。

邬书林表示,目前中国童书虽然很热,虽然很大,只占大众突出消费市场的22%,也就是还有14个百分点可以增长。如果想要成为出版强国,一个重要指标是少儿出版要占大众消费市场至少30%以上。所以他认为,从这个角度上看,为两岸三地更多的做好儿童出版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机遇。

所以他认为,中国要成为出版强国,无论是大众出版市场和教育市场,都应当跟上世界潮流。出版强国就是在出版业成为世界上能引领潮流的这个国家,能为世界的在宣传真理陈述事实,推进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发展当中提供强大的知识和信息支撑。

他强调,专业出版要强起来,教育出版大众出版教育专业出版三块都强,才是真正的出版强国。根据2017年科技部的最新的推算,420万人在做严格意义上的科技的研发工作,还有80万在做社会科学,这样中国全年有500万人专门从事创新意义上的知识生产,也就是做专业出版。邬书林表示,即使有这样庞大的数据,与欧美市场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在专业出版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两岸出版应拓展视野,有个科学定位,严肃认真的按照出版规定,一步一个脚印地跟上世界潮流,跟上世界步伐,把这件关乎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大事情能做好。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立华在本次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幕式上也谈到说:“当前出版产业的技术运营模式正在加速变革,数字出版和内容创新程序不同,衷心希望两岸出版人抢抓机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为目标,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人才科技资源等要素,创新出版合作新模式,提升出版交流新水平,推动两岸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再上台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以“融合创新发展,两岸共推中华文明”为题,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数字出版领域开拓的新业务,新做法,与在座嘉宾共同探讨传统华文出版的融合发展之路。

李永强在会上表示,人大出版社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海峡两岸出版同行的合作交流与融合。同时人大社也坚持发展、坚持走出去的路线。他指出:“人大社在不断加强版权贸易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年来国际出版优势,积极搭建国际出版平台,为中国出版与世界出版牵线搭桥,推动中外出版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

此外,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家驹认为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前题下,上网既侵占了阅读的时间,又改变了获取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并同时令作业与商业模式转变。如果出版离开了阅读,便失去了出版应有的价值。这就是今年联合出版推出“知书”这个为学习而设的阅读平台的原因。

“知书”是香港首个“有声阅读APP”。知书定位为“专注出版,知识服务”通过手机APP的形式集“读、听、看、学”于一体,链接声音及文字,吸引读者回归纸本阅读,作立体及多元化的学习。

“‘知书’是对阅读,对学习,对出版的一种转型尝试,一种新的模式。有人曾指出,往后的年轻人的耳朵是很重要:现在很多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干活,一边戴着耳机,耳朵跟眼睛一样,往后是吸取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声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今天对出版人而言充份掌握声音资源对转型意义重大。可以说,知书平台是对有声书以及电子出版物的转型拓展,也是阅读与出版的一种新体验。” 李家驹说。

台湾时报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赵政岷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于两岸出版融合方面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与建议。他表示在两岸图书交流上依然存在很大空间。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台湾引进大陆小说至少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历史、生活类的图书。而从大陆输往台湾的书比较集中在科普类或是偏向台湾特色的生活类图书。但是大陆引进台书的数量在逐年下滑,因为管控愈加严格。他认为在版权方面,特别是实体书贸易这个部分。他指出虽然之前汇台的31项政策里头有提到对台湾图书开辟绿色通道,但是现在有一个比较大的困扰是即使台湾图书进到大陆,还是会面临各个省之间审批程序太繁复。他表示应当加速图书审批,简化流程,才有利于两岸出版交流。

此外,赵政岷认为在图书版权保护方面,大陆进步很快。他说:“版权保护是对著作权的保护,是对作家的保护,是对市场的保护,两岸在这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强合作,鼓励更多的原创作品出现在市场上。”

由大陆青年作家林振明与台湾青年作家林千畬历时一年,联合创作的长篇小说《风从台湾来》于2018年底在台发行,今日首次登陆参加海图会。本书开创了两岸作家、两岸青年合作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本书既从两岸的视角看了两岸,又为两岸融合发展进行文学化的表达;既描绘了台湾民众关心的身边事身边物,又以台湾同胞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文学史观。

据悉,本届海图会,两岸参展机构共组织约20万种70万册图书亮相,绝大多数都是近两年出版的新书、畅销书和精品书。人文社科、学习教辅、童书绘本、文学小说、生活艺术、经营管理,医学保健、自然科普、历史典籍以及难得一见的台湾原版图书等品种齐全。

近年来,两岸图书版权交流活跃,年图书版权交易品种2500项以上。据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报告统计,2018年大陆共引进台湾地区的出版物版权798项,大陆向台湾地区输出出版物版权1449项,丰富了两岸读者书桌上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推动了两岸出版产业的共同发展。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