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藤铁工艺之都”花落福建安溪 第三届中国(安溪)家居藤铁工艺文化博览会举行

“世界藤铁工艺之都”花落福建安溪 第三届中国(安溪)家居藤铁工艺文化博览会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05 18: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5日电 (记者 胡美东)11月5日,以“艺术家居•品质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安溪)家居藤铁工艺文化博览会在安溪开幕。走过三年的中国(安溪)家居藤铁工艺文化博览会,今年因“世界藤铁工艺之都”花落安溪而更加引人关注。

世界滕铁工艺之都授牌现场 刘伯怡摄

在博览会上举行了“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手工艺城市——藤铁工艺之都”授牌仪式。世界手工艺理事会罗茜·格林丽丝主席、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嘎达·席佳薇主席莅临安溪为安溪县颁发牌匾。

据悉,2015年,安溪县启动“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手工艺城市­——藤铁工艺之都”申报工作。2016年,安溪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藤铁工艺之都”称号。2018年8月,经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论证,初步同意安溪县申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手工艺城市——藤铁工艺之都”。

2019年5月15日-17日,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嘎达·席佳薇,副主席满佳丽·尼茹拉、凯文·穆雷等组成的考评专家组,从千年安溪文庙出发,遍访安溪县藤铁工艺企业、场馆、学校及乡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评一路议,近距离触碰指尖艺术,感叹于安溪县藤铁工艺历经千年传承,注重保护,传承创新,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其产业的文化性、手工性、创新性、国际性等方面已具备“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的基础条件。

6月14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正式发函确认安溪县获评“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称号,并于8月20日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及亚太地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安溪县人民政府主办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这一喜讯。

业内人士表示,“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牌匾的颁发,意味着安溪县“申都”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次博览会的召开,也代表安溪县开始践行申报时的承诺,履行作为世界手工艺城市一员的职责和使命。

此外,开幕式上还举行安溪县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建“清华大学——安溪研究生实验教学基地”协议续签仪式。安溪县自2015年开启与清华大学的“校地企”合作,吸引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设计专业硕士生到安溪工艺企业,与工艺师结对子,开展工坊创作。4年来,共有4届100余名硕士生先后到安溪参加教学实践,合作创作出400余件藤铁作品。

本届博览会积极呼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海艺节,以获评“世界藤铁工艺之都”为契机,依托安溪家居工艺特色产业,传承和发展竹藤编国家级非遗技艺文化,着眼专业化、差异化、市场化、国际化,推动与世界手工艺城市的互学互鉴,打造一个文化交流、合作对接、成果共享的高端平台。

相关链接:

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简介

安溪县地处闽南金三角,面积3057.2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万,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藤铁工艺之都、中国家居工艺产业基地。安溪县是全国百强县,位列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第60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21位、绿色发展百强县第56位。

《五代初建安溪县志》记载,古代安溪人“荷畚执筐,为安职业”,说明编织技艺已是重要的谋生手艺。安溪竹藤编这一古老技艺,具有千年历史,被誉为“指尖上的魔幻艺术”,实用性与工艺美相融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溪藤铁工艺起源于竹藤编技艺,历经“竹编—藤编—藤铁—家居工艺”四个发展阶段,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不断突破创新,已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竹编、藤编,发展到铁、藤、木、金属、陶瓷、树脂等十三大系列品种数十万项产品,构筑了集现代家居饰品、公园花园用品、茶文化工艺品、LED应用工艺品和实木工艺家具五大系列产品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圣诞、万圣等文化,具有极高的实用性、装饰性、观赏性、艺术性,凝聚着文化积淀和艺术韵味。

历经千百年来的积淀、裂变、飞跃,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行业产值、销售额等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现有工艺企业2200多家、加工点3000多个,产值 150亿元。

产业在安溪由福建省最大的国定贫困县向全国百强县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由城带乡,遍布茶乡的工艺加工点,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富民产业。据悉,安溪120万人口中有15万人直接从事藤铁工艺业,40多万人受益于涉藤铁工艺行业,群众年收入近70%来自于手工编织工艺制作。

近年来,安溪抢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新机遇,根据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流行趋势不断创新,产品广受欢迎。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溪家居工艺凸显中国智造,占有海外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鲜明的安溪符号、“海丝文化”的亮丽元素。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