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力让高墙内管理更智慧——安溪县看守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升监管水平

科技之力让高墙内管理更智慧——安溪县看守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升监管水平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14 16: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看守所作为一个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羁押场所,如何更好地规范化管理在押人员,充分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让监所管理更加高效安全?

“兵无定势,水无常态。监所管理,面对的各种问题均无法预见。因此,在预防各类违反监管规定和处置突发事件方面,只有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安溪县看守所所长陈培炎介绍说,近年来,该所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智慧监所”建设要求,以“科技强警 信息管理”为着力点,汲取全国各地先进经验,创新管理模式,稳步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现已建设成为一所系统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大型智慧监所,实现了由被动监管到主动监管的转型升级,并先后被公安部授予看守所“五化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全国公安监管部门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单位等荣誉。

“打造福建监管服务”平台  监室管理更透明

看守所作为羁押犯罪嫌疑人的特殊场所,出于监管安全考虑,内外信息难以共享,特别是在押人员的资金使用、管理更为敏感,倍受社会公众关注。如何打造更加透明财务监管平台,既方便群众办事,也方便进行监管?

为此,安溪县看守所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全国率先建成“福建监管服务”平台在高墙内外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建设手机便民APP,方便在押人员家属通过手机向在押人员寄钱,减少时间,节省路途费用,了解在押人员的消费情况。同时,在押人员通过监室内安装点单机和电视机,可以在监室内查询管教民警安排的各项事务,了解用药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可自主消费,查询账户余额和消费明细等,但设有限额消费功能,防止在押人员过度消费、伙吃伙喝。

“如果监室发生了违规行为,我们能够通过平台设置,限制违规在押人员的消费。这种新式的处罚手段,既体现执法文明,又能够规范管理,使监管工作由粗放式走向精细化。”安溪县看守所陈华强副所长介绍说,通过智慧监所平台,将监室管理、监控分析、电化教育、医疗诊治等日常事务整合起来,并将在押人员基本信息、财务消费、身体情况等都显示到管教客户端上,方便管教民警安排监室事务,还可以直接在管教室内对监室进行监视、监听及对讲,了解监室情况。

“群众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了解往看守所里寄东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能知晓会见时间及手续如何办理;符合法律规定的,还可通过微信视频直接进行远程会见。功能可谓是多种多样。”对于“福建监管服务”平台的功能,陈培炎可谓如数家珍。

建立自助提审平台保障提押工作零失误

“你看,这个系统能够查到我涉案的办理环节,什么时候开庭也能查到。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因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而被羁押在安溪县看守所的李某向记者演示安装在监室里的智能终端说道。

“这是为了保障在押人员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陈培炎告诉记者,该所在收押提审大厅安装自助提审(会见)系统,来访办案人员通过自助终端登记业务,前台收押民警审批通过后,在提审终端机上会自动显示出待办提审人员名单、监室智能终端提示相关在押人员进行等待,提押民警根据名单进行提押,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提审、会见、出所时的指纹、人脸防误放人系统更杜绝误放人的工作错误,通过指纹比对确认在押人员身份,合则放行,保障提押工作零失误。

“出所防误放系统的比对使出所人员比对工作更加便捷,人脸自动识别的启用,使每个出所人员的身份自动比对,切实防止误放情况发生,给监所安全加上一道保护锁。”该所收押民警王森林

建立智能安防平台  监所安全更有保障

该系统高度集成智能监控、周界安防、报警联动、门禁管理、应急处突、电子地图等系统,智能化程度高。目前,看守所每两间监室的巡视通道均装有一台智能一体化主机,巡视民警巡视发现监室违规情况即可录入,并自动保存视频录像,方便不同岗位民警调用。如监室发生打架斗殴,系统能自动识别、记录视频录像,并自动切换到监控中心的监控画面报警;发生冲监、暴狱等突发重大情况时,监管民警即启动应急处突功能,能够一键锁闭监区;在押人员突发疾病时,可在监区内点播急救视频资源,第一时间自行组织施救。

“智能安防平台的一体集成,改变了以往监控耗心神、费眼力的工作模式。报警联动功能使监室内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处置,提高安全性。”谈起智能安防平台带来的好处 ,安溪县看守所巡控民警李启航感受颇深。

路漫漫其修远兮。最后,陈培炎表示,安溪县看守所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将坚持走 “科技强警 信息管理”的现代监管之路,继续升级智能管理平台,继续加强智慧监所建设,努力打造安全、高效、文明、和谐、法治的现代监所。(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