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陈公平:为宜昌抗“疫”贡献我们最专业的力量

最美逆行者陈公平:为宜昌抗“疫”贡献我们最专业的力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4-17 17: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4月17日电(记者 胡美东) 4月15日,福建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第二场记者见面会。会上,福建省援宜支援队医疗队首席专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公平讲述了他和团队援助宜昌的故事。

2月11日傍晚,福建援宜昌支援队抵达宜昌,医疗队任命陈公平为临床医疗救治组组长,负责新冠肺炎病区的救治工作。由于第一批医疗队是来自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的医生,于是陈公平根据不同队员的专业,把队员分为了临床救治、中医、康复、心理、临床药学及会诊专家组。分组以后接着进行人员的培训、做防护流程的培训。“任务很紧,两天以后就要进入病房进行交接工作,所以早期的防护培训很重要。”陈公平说。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到了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工作对接,我们的任务是接手风险大、救治难度高的重症及危重症病房。”陈公平表示,当时他感觉心理压力很大。

交接工作有三天的过渡期,为了让每位队员尽快适应病房的工作和防护流程,并熟悉每个病人的病情,陈公平把大家每天分为5个班次进入隔离病房。在清洁区,陈公平不断向队员们介绍防护要点,指导他们认真穿戴,并给他们鼓劲,尽量消除他们的紧张、害怕、恐惧等情绪。

“穿着防护服很憋气,会头晕、恶心,有的甚至想吐,我们很多队员都在坚持。早期的适应过后,一般很快就会适应,但也有的人反应比较严重。“陈公平回忆,记得交接的第二天,一位队员身体不太舒服,可是他又不愿错过熟悉情况的关键时刻,在隔离病房,他有点想吐又拼命忍住。“我说你是不是很难受,难受的话就先出去,因为在里面万一你晕倒了风险很大,会被传染,所以根据你的情况,如果实在不行要出去。但是他说‘没关系,我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好转以后就坚持工作’。” 那天,这位队员忍住不适坚持在病房里工作到接班人员交接后才肯出病房。

经过3天的适应、磨合,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以后,陈公平和队员们很快适应了病房的工作,3天以后就接管了重症病区。

陈公平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50多岁的女危重病人,她的爱人也是患者,爱人是轻症,她是危重症,曾经气管插管症状好转后拔管,病情一度稳定,但后来病情又加重,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但病人家属拒绝插管。如果仍然按常规的治疗方案,这个病人情况会很危险,所以只能另想办法。医疗队通过与福建省内的远程专家组会诊,根据病人的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由于病房是临时改建的,很多仪器设备不够,病人痰比较多,不容易咳出来,医生和护士就用人工拍背的方式,一天两到三次,每天半个小时,由于穿着防护服、护目镜、手套,让操作变得很辛苦。考虑到病人的病情很重,随时有死亡的风险,病人也很恐惧,医疗队便让病人的爱人在旁边给她做心理辅导,让病人配合治疗,同时,营养师每天进行营养评估,特别是康复医师进行干预,帮助病人建立了信心。

“在宜昌抗击疫情救治病人过程中,我们医疗队员不惧危险、任劳任怨、团结协作,保持着细心、耐心、责任心,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展现了福建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精神,为宜昌战‘疫’贡献了我们最专业的力量。”陈公平说。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