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则悟:建立极危珍稀鸟类白鹤国际迁徙通道中途栖息保育区

全国人大代表则悟:建立极危珍稀鸟类白鹤国际迁徙通道中途栖息保育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5-29 14: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5月28日电(记者 胡美东) 全国人大代表则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建议,建立极危珍稀鸟类白鹤国际迁徙通道中途栖息保育区。

目前,全球白鹤种群数量存量约4000只。世界上15种鹤类中,白鹤数量不是最少的,但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濒危等级最高。珍稀候鸟白鹤正面临着种群延续危机。白鹤在迁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长距离迁徙过程中需要中途休息与觅食补充体能。特别是当年出生的幼鹤,其首次参加迁徙,无法判断路线,途中若体力不支掉队或落单,意味着它基本无法独立生存,从这个意义而言,白鹤迁徙路线上中途休息补给区,不仅是白鹤的安全保障区,也是其种群延续的生命能量加油站。

迁徙路线上的危险是白鹤物种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则悟代表建议,从观念上充分认识白鹤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从生物角度而言,白鹤因其种群数量的减少、迁徙路线的单一,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濒危等级最高;二是就传统文化而言,白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吉祥、长寿和情操高洁的象征,也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白鹤物种的保护,可成为中国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融合点,也可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决心与行动。

则悟代表表示,要明确并规划建设白鹤迁徙中途保育重要节点区域。一是组织白鹤迁徙研究专项科考行动。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的考察队,通过对白鹤迁徙路线的研究,科学规划白鹤迁徙中途保育重点节点区域。

二是建议根据白鹤迁徙中途保育区的重要程度,分级建设国家级或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申请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白鹤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与现状严峻性,对考察队确定或拟定的白鹤中途重要栖息区域,由地方政府先行采取生态保育和白鹤过境紧急保护措施。

三是探索中国特色的荒野保护工作机制。在鄱阳湖区的白鹤栖息地保护过程中,曾经有湖区农民种藕苦于被白鹤觅食影响产量,准备转种水稻,志愿者发现后,以合同方式约定由农民在该地块种植白鹤喜爱的植物,收入损失由志愿者以向社会众筹集资的方式补足。在国外,也有荒野保护的环保理念,即由慈善捐赠或社会众筹的方式,将某些更具环保生态意义的成片地区或小块区域,该地块不再从事生产或一般人类活动,任其荒芜或保持原生态,侧重地块对环境保育的意义,或作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保育地。与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不同的是,荒野保护主体,更多是环保组织或社会力量,以购买、租赁生态价值土地后进行环境保育,荒野保护因为其机制的灵活性,在生态保护中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有益补充。科研人员在考察中发现,迁徙过程中,除较大、集中的中途休息觅食场所外,也会到稻田或河漫滩湿地觅食,故划定并建设自然保护区外,也可以通过荒野保护机制,以环保社会组织为主体,在鸟类迁徙路线上,向当地村委会或农民租赁土地,因地制宜建设小规模的荒野中途之家,这些地块不再进行一般性种植、养殖生产活动,以生态保育为其土地主要功能,将其建设成包括白鹤在内的鸟类在迁徙途中栖息觅食的“中途之家”。

四是落实生态补偿基金支付转移机制。对建立国家级或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省份、县市,通过财政支付转移得到相应的补偿,基金可用于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可用于补偿因生态保护而利益受损、生产生活受限的单位或个人。

五是建立白鹤物种保护研究、物种保护教育的长效机制。条件成熟时可依托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专门的白鹤保护研究所。通过中央电视台制作相关的白鹤迁移及保护环境教育纪录片,提升民众对白鹤保护工作的知晓与认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