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保险中心社保服务改革实现四大突破

福建省社会保险中心社保服务改革实现四大突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7-20 13: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7月20日电 记者从福建省人社厅获悉,2017年底以来,福建省社会保险中心以提高参保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对社保业务经办模式进行了全面彻底改革,大力推动综合柜员制的实施,经过2年多时间的筹划准备及试运行,目前该中心的经办模式改革取得圆满成功,社保业务经办服务实现了四大突破。

突破养老工伤险种分割的限制

一是整合业务经办流程。按照综合柜员制“一窗受理,全程通办”的原则,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的49项对外服务业务,划分为12项即时办结业务和37项限时办结业务,由窗口受理岗不区分险种综合受理所有业务,并现场办理即时办结业务。限时办结业务,由受理岗接收资料后,按照“受理—经办—审核—审批”四个步骤重新设计业务经办流程,各步骤均不区分险种业务类型,采用平行办理业务模式,在限定的时间内办结业务。业务办理结束后,业务资料回传到业务经办人员手中进行清点,然后移交给档案整理人员归档保存,使整个业务办理环节形成闭环。

二是整合业务经办系统。将原来的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两个系统进行合并,按照新的业务种类和业务经办流程进行功能开发,将各项业务办理的政策和规则融入系统功能之中,所有业务进入同一个系统操作办理。

三是归集业务经办数据。主要是将个人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数据进行归集统一,形成准确全面的单位及个人参保信息;将个人在全省内不同时间段的多条参保信息进行归集合并,形成完整的个人参保权益记录;清除个别人员身份证号码重复,或以不同身份证号码在多地参保所造成的差错。通过养老保险与工伤保险业务经办的深度融合,解决了数据共享难题,打破了险种分设,业务相互独立的传统经办模式,实现了两个险种的参保登记、增减员和社保待遇核定等业务的同步办理,减少了社保业务经办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受理窗口可平行受理各项业务,也改变了窗口现场工作人员业务量不均衡的状态,避免了窗口工作人员忙闲不均的不合理现象,通过业务整合和技术手段共同作用,加快了窗口业务流转速度。

突破业务经办风险防控的死角

一是流程防控。将窗口的业务经办和业务审核分设为两个科室,加强相互监督制约,杜绝了社保业务一人经办到底存在的风险防控隐患。同时将个人参保信息划分为基本信息和重要信息,诸如参保人员住址、电话号码等不影响个人待遇的基本信息修改,由受理岗办理,经办岗核对即可;对于涉及个人社保待遇的重要信息修改,由经办岗办理,由审核岗进行审核,单位领导审批后才能生效;个别县一级社保经办机构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将重要信息修改权限提高到市区一级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审批。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是所有社保业务中,专业性、复杂性和敏感性最高的业务,该中心对其进行了科学分解,共分为7个环节进行经办和审核,以此降低业务经办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工作疏忽防控风险。

二是技术防控。业务经办系统中,对所有工作人员都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设置了相应的业务操作权限,在受理、经办、审核、审批四项权限中,每个工作人员只允许拥有一项权限,不能同时具备两项权限;所有工作人员进入系统操作都需要输入账号及密码,并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后,方可进行业务操作,利用技术手段消除他人冒名顶替操作业务的风险。同时将所有社保业务经办政策和规则都嵌入系统,业务经办必须进入系统完成,留下每一项业务的系统操作记录,对各项业务的办理都可以做到追根溯源,有据可查。在社保待遇发放环节,实现了社保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对接,财务系统只能根据单位领导审批的结果,从业务系统打包接收数据,将社保待遇数据通过银行直发系统,直接发放到参保群众个人账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发放,消除了数据传递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业务系统中还设置了重复领取社保待遇检验功能,当参保人员省内社保待遇出现重复申领现象时,系统自动终止业务经办流程,并发出提醒警示,利用技术手段全面排除业务数据形成、传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三是制度防控。首先在发放环节进行数据校验,主要是对新产生的社保待遇发放数据,设置了经办、审核、财务复核和领导审批四个步骤,对每一笔业务按照不同的逻辑校验规则再次进行审核校验,查找业务经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错。其次是在档案整理移交环节查遗补漏,由业务经办人员与档案整理人员,对当月形成的业务资料再次进行清理核对后移交,形成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防范差、错、漏现象。再次是审计部门事后清查,从社保政策执行标准、业务数据来源、待遇计算方法等各个方面全方位进行审查。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逐一进行了防范,消除了业务经办风险防控中的死角和盲区。

突破业务经办绩效管理的瓶颈

一是工作总量评价。根据每一名工作人员业务完成总量,形成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基本评价。管理者通过业务经办总体数量控制,实现对总体任务的合理调配,加强工作统筹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避免工作任务分配中出现轻重不一的不均衡现象。

二是工作态度评价。在业务经办和审核环节,每一项业务的数据都需要认真核对,业务质量是各岗位人员工作态度的真实体现,利用差错率的统计形成对经办岗位工作态度的客观评价,差错率越高反映其工作态度评价分值就越低,反之分值越高;利用业务回退率形成审核岗位人员工作态度的客观评价,回退率越高反映其发现问题能力强,工作态度评价分值越高,反之越低。

三是敬业奉献评价。根据业务系统操作时间点的统计,对工作人员形成上下班考勤情况,工作时间的系统操作行为情况,以及非工作时间操作处理业务情况等数据,形成敬业奉献精神评价。

四是专业能力评价。运用工作人员完成的业务类型形成其业务能力评价,当工作人员对难度大、要求高、风险大的业务完成数量较多时,显示其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通过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地评价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和业务能力,提高了绩效管理的说服力,促进了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实施综合柜员制改革以后,省本级窗口前台基本消除了群众办理业务排长队等候的现象,业务审核科3个人承担了以前9个人的工作量,业务办理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幅度非常明显。

突破社保服务品质提升天花板

一是让办事群众与社保窗口无缝对接。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省社保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窗口岗位设置,在业务大厅增设了总服务台、业务流转岗和资料分发岗,总服务台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办理业务,受理电话业务和现场咨询业务。业务流转岗主要负责任务分配,搞好业务资料的内部流转,跟踪督促业务办理进度,受理正在经办之中各项业务的查询。资料分发岗负责对已办结业务资料的分发、邮寄,以及来信来函业务的登记和分发处理。

二是改进社保待遇发放流程。鉴于社保基金管理的严肃性,省社保中心在社保待遇核定和社保基金拨付工作流程的设计上,嵌入了多个相互监督制约环节,实施综合柜员制改革后,该中心对基金拨付流程进行了合并压缩,改进了基金调拨会议形式,通过OA办公系统流转会议材料,采取网上会签方式快速形成会议纪要,在每月中旬的基金调拨定期会议上,对社保待遇当月即时发放业务统一汇总形成归档材料,从基金拨付流程上,以及业务数据生成技术上,规范合法地实现了社保待遇的即时发放目标。

三是完善网上办事流程。在综合柜员制改革中,省社保中心进一步完善了12333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修订了网上业务经办规程,积极创造网上办事条件,涉及群众办事需要的全部业务,都实现了网上非接触式办理,特别是以前必须通过现场办理的退休待遇审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伤保险待遇申领等业务,通过网上申报、快递邮寄资料等方式实现了非接触式办理。同时还强化了电子信箱、电话传真方式传递资料的应用,提供了多种非接触式办理业务的途径,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办事“一趟不用跑”。

据统计,上半年,福建全省企业参保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个人权益信息118万余人次,完成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近40万人次,下载个人权益信息11万余条。通过12333公共服务平台下载打印缴费证明材料80余万份,变更信息3万余条,办理增减员近223万人次。网上办理社保业务已经得到参保群众广泛认可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社保窗口现场办事难、办事挤的现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