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返村创业大学生小夫妻让“葡萄藤会说话”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返村创业大学生小夫妻让“葡萄藤会说话”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19 19: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刘德兴在葡萄园里修剪葡萄(供图)

中国日报福州8月19日电(记者 胡美东 莫竞西 高启辉) 几年前,赖春燕和丈夫刘德兴决定关掉他们开在福州最贵中央商务区的饺子馆回到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老家,这个决定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但因为当时双方父亲相继患病,而赖春燕正怀着二胎,关掉饺子馆也是无奈之举。

刘德兴的家乡福安被誉为“南国葡萄之乡”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 摄

“那个时候我们就懂得用互联网去吸引更多的订单,所以生意很好。”赖春燕说。

2009年,赖春燕从计算机科学专业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游戏开发和运营方面的工作。丈夫刘德兴是她大学数学系的学长。

刘德兴幸福的一家四口(供图)

刘德兴的家乡福安被誉为“南国葡萄之乡”。现在葡萄产区遍布全市129个村庄,每年生产85000吨的葡萄,有近12万福安人从事与葡萄相关的产业。然而,这对夫妇注意到,尽管发展了几十年,福安的葡萄还没有一个叫得出名的商业品牌,这意味着这些葡萄只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于是,他们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成立了公司,创立自己的品牌,出售福安葡萄。

又大又甜的藤语葡萄(供图)

刘德兴和妻子赖春燕分工协作,刘德兴主要负责提供优质葡萄,他通常每天早上3点起床,看果园采果,采果结束到车间跟进生产,发货持续到下午,紧跟接着看果园,准备第二天的发货产品。晚上与果农对账排款,安排第二天采摘工作。每天深夜12点才睡觉。赖春燕则负责改进包装和扩大营销渠道,争取将葡萄卖出好价钱。

2017年,他们将品质最好的葡萄命名为“藤语”,意思是“葡萄藤会说话”。

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成片葡萄园 中国日报 记者 胡美东 摄

现在,他们每天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销售的葡萄超过1万箱,其中有2000多箱是藤语葡萄,零售价为98元(14美元)一箱。

“2017年,我们的年营业额大约400万元。2018年翻了一番,超过了800万元。去年,我们的年营业额已超过1700万元。”刘德兴说。

现在,夫妻俩开始鼓励象环村的葡萄种植户进行产量管理和避免使用化肥等措施,提高每亩果园里“藤语”葡萄的产量。

今年7月,刘德兴与赖春燕的公司向加拿大出口了第一批1152箱藤语葡萄。未来,这对夫妇计划将他们的葡萄出口到更多的国家,比如新加坡和泰国。

白鹅在葡萄园里悠闲散步(供图)

与此同时,在距象环村约150公里的屏南县熙岭乡的龙潭村,曾经只有大约200名居民的穷山村,正在吸引全国各地城市的人作为新村民定居下来,为农村振兴贡献他们的智慧和资源。江思林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江思林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从事农村规划和有机农业工作。2018年考察龙潭村时,他发现这个村庄简直就是就是他的理想中的村庄。

2017年,屏南当地政府启动了旨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项目,使龙潭焕发了活力。近年来,龙潭迎来了一批新人,其中大多数拥有大学学历。

现在,江思林和他的女朋友住从一个村民那儿租来的经过翻新的老房子里,租期15年,他们还经营了一个面积0.2公顷的有机小农场。

“通过自己种植有机大米和蔬菜,并通过文字和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们想让城市里的人们看到农村的这种新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对龙潭的农产品感兴趣,并有意愿来购买我们的产品。”姜思林说。

(此英文报道于8月15日刊登于中国日报第二版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