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这10年:GDP从737亿元增加到1539亿元、年均增长7.9%

湖里区这10年:GDP从737亿元增加到1539亿元、年均增长7.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07 16: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6月7日电 6日上午,厦门市委宣传部举行“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湖里专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湖里区10年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有关情况。

发布会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厦门市湖里区委书记吴新奎围绕“强化特区发祥地使命担当、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湖里区委副书记陈晓东,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达一同出席并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介绍,在经济实力发展方面,10年间,湖里区GDP从737亿元增加到1539亿元、年均增长7.9%,总量位居福建省县区第四位;常住人口人均GDP从7.28万元增加到14.92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2021年总量443亿元,成为中国工业百强区;财政总收入从88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年均增长12.8%,其中区级财政收入从20.6亿元增加到55.6亿元、年均增长11.6%;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获评2021年福建省城市发展“十优”区。

在民生保障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3.96万元提高到2021年6.62万元。10年间,湖里区每年超过70%的财政支出用于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其中新建、扩建公办校(园)45所、新增学位超过3.6万个,中考学业评估连续六年居厦门市各区第一,是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区”;相继落户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面覆盖,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区;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1.88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8万人次,兜底保障更加有力。

在城区面貌焕新方面,湖里区东部旧村整村改造拆迁6.7平方公里,一个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的高素质高颜值城区正加快建设;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完成104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拆除“两违”720万平方米,正积极打造既有烟火气又具备现代化城市基本功能的人居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正本清源等项目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指标全面优化,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社会治理方面,10年来,湖里区不断深化“大城管”机制,构建党建引领下以网格化为基础的管理服务体系,获评首批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深化“平安湖里”建设,刑事警情总数从2012年的15761起下降至2021年的2624起,群众安全感率保持在98%以上,获评福建省平安先进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企业至上,服务发展”,建设服务型有为政府,不断优化服务企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市对区营商环境考核”中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出台实施“惠台25条”,打造福德文化节等民间交流品牌,兴隆社区“对台服务工作法”入选全国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

此外,发布会现场,针对文明城市创建、基础教育等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城市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共和施策作为等,湖里区有关负责人也逐一进行介绍。

接下来,湖里区将通过强化机制牵引、强化价值引领、强化氛围营造及强化“为民惠民”等举措,继续把文明创建的触角延伸到市民日常生活的各领域,围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公共卫生、市场秩序、公共设施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让文明创建更接地气,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将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健康服务圈、扩大高品质的文化产品覆盖面、织密体系化的基本民生保障网等,致力于不断改善和保障教育、医疗、文化、就业、养老等各方面民生事业,“努力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暖人心、聚人心”;将深入推进“东进、西改、中优、北拓、环湾、向海”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加快推进智慧感知城市建设,加快全域交通路网、全域慢行系统规划实施,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推动湖里区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将继续深化拓展以网格化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更加有效、高效、精准、精确的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打造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湖里样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改善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让城市更干净、更绿色、更美丽;将进一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导向,大力发展“研发+总部+委外制造”业态模式,广泛对接创新资源,围绕资金、人才、平台等关键要素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培育研发创新能力,通过强化投资项目、企业培育、招商引资、政府服务等支撑,努力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