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视频讲好家乡故事 推广安溪地道特产美食

用短视频讲好家乡故事 推广安溪地道特产美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5-20 19: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安溪铁观音、湖头米粉、湖头鸡卷、官桥豆干、龙涓红粬酒……最近,“清溪媳妇”在抖音平台走红。视频里,一名穿着茶乡特色蓝印花布格子衬衫的农村妇女沉浸式展现了安溪土特产及其传统制作技艺,收到众多网友点赞、评论。

女子名叫杨玉珍,“85”后的她是安溪当地小有名气的女制茶师,她还有一个让她更引以为豪的身份,那就是安溪县农民讲师团宣讲员。她注册抖音账号,定位传播安溪土特产,传统美食、传统文化、土特产及其传统工艺,运用短视频讲好家乡故事,在镜头的流动切换中,茶乡安溪的风土人情、土特产、美食徐徐展开。视频里有酒有菜有故事,有向往的诗与远方,令人觉得可以褪去浮躁、疗愈心灵。从4月底发布以来,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视频累计播放量就超过了一百多万次,获点赞无数。

“我是我们安溪县农民讲师团的成员,以前注重通过现场宣讲的形式传播家乡土特产、家乡文化,现在尝试通过拍摄短视频宣传安溪铁观音、湖头米粉等安溪土特产,讲好家乡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茶乡安溪,推广地道安溪特产美食,助推乡村振兴。”杨玉珍说。

“米露”推广美食 引发网友共鸣

对于“清溪媳妇”抖音账号,杨玉珍将它定位为“记录传承铁观音茶乡传统乡村文化和美食,弘扬茶乡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发布以来,安溪铁观音、湖头米粉等几十个原创短视频获点赞无数。

茶乡乡村有火热的新生活。杨玉珍的视频作品,色调清雅,音乐舒缓,没有旁白也没有对话,茶园、稻田,偶尔出现的鸡鸣、狗叫、蛙声、虫吟,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作为主角的杨玉珍,“秀”起技艺毫不含糊——在“湖头米粉”视频中,杨玉珍熟练地展示淘米、磨浆、挤条、披粉、晒干等安溪湖头米粉的制作工艺,最后完成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炒米粉……每个动作都非常娴熟。

“故乡的炊烟像一条QQ的米粉,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诗意的展示,融合体验式的创作经历,让更多人能够切身感受到红红火火的乡村生活,找到心中的“乡愁”,引来无数全国各地网友的青睐。“身为一名安溪人,我才知道米粉是这样做出来的。”“我们安溪人拍传统美食视频,必须点赞。”光看视频都能闻到香味,支持作者!”……

梅花香自苦寒来。高人气视频的背后,其实是异常艰苦的付出。白天拍摄、熬夜剪辑,是杨玉珍的工作常态。一个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其背后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难以想象的。杨玉珍告诉记者,为了拍出质量高、让人有共鸣的作品,她和伙伴们几乎走遍了安溪的山山水水。每一道美食从原材料到制作起码都得花上一个礼拜的时间,有的作品时间和地域的跨度很大,甚至需要亲自上山摘笋、下地育茶苗,时间长达半个月到一个月之久。最后还需要通过视频编排、剪辑等,才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

“从凌晨一点到下午三四点的持续拍摄已经司空见惯了。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拍摄的道路上。”杨玉珍说。

短短几分钟的短视频其背后凝聚无数心血。“虽然辛苦,但是只要一想到视频会被更多网友看见,安溪的方方面面会被更多人认识,农户通过我的视频打开了农副产品销路时那个笑脸,我就觉得很满足,我就有了坚持的动力。”言谈间,杨玉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我把家乡的美食、地道特产拍出来,引发在外游子的共鸣,找到家乡的味道。”杨玉珍告诉记者,她演绎的角色只是千万个茶乡农村女性的一个缩影。她在视频中化名“米露”,在闽南语中意为“美女”,是对所有辛勤劳作茶乡女性的赞称。

守望乡愁记忆 助力乡村振兴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那么辛苦拍摄这些短视频?”杨玉珍回答很简练:“守望乡愁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安溪县农民讲师团的一名宣讲员,平日里,杨玉珍会跟着其他成员到田间地头、茶园山头、村头巷尾给农民群众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传授安溪铁观音等传统制作技艺。

“家乡物产丰富,有许多特色美食特产,我想通过视频传播安溪的美食文化。”杨玉珍告诉记者。因此,下乡宣讲中,她也了解到农户想要扩大土特产销路的需求,就想着通过短视频的传播,也许可以帮他们推广。“现在短视频已逐渐成为主流,用短视频来记录展现家乡地道美食、土特产及其制作技艺,可以让全国各地的网友都看到。”杨玉珍觉得,这也会是另外一种很好的一种宣讲方式,受众面更广,更有利于推广家乡土特产,助推乡村振兴。

谈起拍摄初衷,杨玉珍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五代之家,祖奶奶111岁,外公106岁,爷爷奶奶也已80多岁了。几代人教会她很多传统的农村农事和地方特色美食的做法。“他们也有一个心愿,让我把家乡的这些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茶乡传统美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杨玉珍说。

所以,拍摄中杨玉珍的祖奶奶也经常在视频中出现。视频中,不管是一碗卤面,还是一杯清茶,都是为老人准备的。“可以说我的祖奶奶是我的领路人,我的视频号取名‘清溪媳妇’,很多题材都是围绕‘孝顺老人’这一主题展开拍摄的,这体现了我的初心,也展现了所有茶乡妇女敬老爱幼的美好风貌。”杨玉珍坦言。

“平常会经常关注类似‘李子柒’、‘乡愁沈丹’为代表的,反映乡村生活的账号。他们以朴实的乡村场景,从生活视角出发,以乡村生活的日常为内容进行视频创作。让尝惯了都市喧嚣的网友们,感受到平静和质朴。这些给了我启发,我也可以像她们一样,把我们家乡的特色拍出来让大家看看。”杨玉珍说。

从2022年就开始设想构思、撰写脚本,今年2月份开始拍摄。“除了画面要好看,内容一定要有特色,就是要尽可能地展现安溪的土特产,才能抓住网友的眼球。”创作中,杨玉珍对短视频创作有自己的理解。

视频作品中,茶乡安溪的好山好水、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得到了淋漓尽致展现,勾起了不少在外游子的乡愁,也引来许多外地网友的点赞。“高手在民间”“充满人间烟火气,又有世外桃源梦”“传统技艺,值得传承”……网友纷纷留言。

用短视频的方式,分享农家生活、农民故事、农业前景……目前,杨玉珍的作品已经在抖音、微视频、快手等八个平台投稿。“着手入驻海外抖音平台,让全球网友都能通过视频了解安溪。”对于未来,杨玉珍有着更大的梦想,以此助推安溪“一叶五金五银”(一叶,指茶叶;五金,指金线莲、山茶油、柿饼、芦柑、官桥豆干;五银,指淮山、湖头米粉、茭白、麻笋、面线)土特产及其安溪传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胡美东|陈和俐 林清锻 白炜强)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