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全线通水

建国后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全线通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7-15 14: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4日上午,“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仪式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行。建国后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这意味着平潭人民正式告别“靠天吃水”的历史!

“一闸三线”全线通水仪式现场。(冯诗影 摄)

一条河道,惠及580万人民

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主要建设有永泰莒口拦河闸,以及闽江竹岐至大樟溪补水线路,大樟溪至福州主城区、闽侯、长乐的输水线路,大樟溪至福清、平潭输水线路等3条线路,所以简称“一闸三线”。

“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现场,三十六脚湖。(冯诗影 摄)

“一闸三线”工程全长约181.58公里,总投资约61.6亿元,不仅是福建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工程全线通水后,将为仓山区、长乐区、闽侯县、福清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百姓送去源源不断的“甘露”,年供水量约8.7亿立方米,受惠群众可达580万人。

跨越海峡,给群众送好水

平潭海坛海峡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三大海峡之一,如何跨越平潭海坛海峡成为该工程的难点。经过多方交涉最终决定从海底下打洞穿过去。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设计代表郑建彬说道。“为了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特点改变了原有的设计方案,绕过了生态保护区。”

郑建彬介绍“一闸三线”工程建设情况。(冯诗影 摄)

历时六年,这项受到全国关注的引调水工程终于全线通水。给平潭人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

马腿村支部书记林腾财回忆道:“我们村以前水很少,最早的时候是肩挑水抗,锅碗瓢盆齐上阵去取这个用水,甚至当时的洗衣做饭都是围绕着水井,如果没有了水井,那么村庄就只能搬迁掉。在‘一闸三线’工程试通水时,区里率先给马腿村铺设了管道,现在村民有水不用愁了,而且水质比以前更好,更稳定,水量也更有保障。”

滔滔不断,盘活平谭“水经济”

据福建水投集团平潭水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翁海洪介绍该项目设计每日最大供水量达75万吨,可以保障平潭50-100年的用水,将为平潭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为实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供有力保障。

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江涛对此次仪式进行了总结发言:“通水将对未来平潭有三个重大的‘给力’:是为城乡融合提供‘水动力’。形成以水引领、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全域覆盖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推动实现城乡供水同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二是为产业发展筑牢‘水支力’。通过精细配置水资源,使得水资源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相适应;三是为生态建设注入‘水活力’,充分利用富余水量,实施全域生态补水。”

这些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随着管网巩固提升、“小水接大水”、二次供水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实施,让水资源不仅引得进,还供得出、用得上。未来,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利用生态补水,平潭岛上的“欠水河道”也将变成“生态景观”,让国际旅游岛越来越美。

通桥!通水!通高铁!近年来,作为全国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的平潭,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不断传来。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平潭开启了“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新征程,书写着新篇章。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冯诗影)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