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莆田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2 18: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湄洲妈祖金身(蔡昊 摄)

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此,莆田市自2018年启动的名城申报之旅圆满到站,成为全国第142座、福建省第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莆田元宵:打铁花闹春(陈良锦 摄)

此前,福建省的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和长汀县先后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抬轿冲海(郭劲瑜 摄)

莆田古称“兴化”“莆阳”,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自南朝置县以来,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建制史,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我国农耕治海文明的代表和明清时期海防体系的重要阵地,历史积淀悠久绵长。

莆田元宵:皂隶舞庆元宵(张颖 摄)

负山襟海、“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造就了莆仙文化的独特魅力,也积淀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的古镇古村、传统多元的历史街区、活态传承的非遗文化,成为莆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优势和有力支撑。

千年水利·木兰陂龙舟教渡(张洪荣 摄)

据介绍,莆田山水营城与传统礼制共融的古城选址格局及兴化平原逐水而居的洋田聚落体系,共同构成了莆田“城原一体”的独特名城特色,形成了特有的“山—城—田—海”理想田园都市空间格局。

莆田元宵:城厢南门摆棕轿(供图)

统计显示,莆田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49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省级传统村落2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片,已公布历史建筑599处、传统风貌建筑1249处。

龙舟下水(郑以诚 摄)

莆田市还拥有以妈祖信俗、莆田木雕、莆仙戏为代表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04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10项。

莆田元宵:爬刀梯(供图)

近年来,莆田市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持续加大名城保护力度。

莆田荔城区龙舟赛(陈锦文 摄)

据了解,莆田市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委员会,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构建“五方”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扩充莆田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

莆田元宵:铁球击背迎元宵(黄立勇 摄)

为护航名城建设,莆田市颁布实施《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莆田市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提升湄洲岛作为妈祖文化核心传承地和城市绿心作为兴化平原农耕治海文明重要遗存的保护水平。尤其注重在城市更新中防止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同时,《莆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纳入2023年度立法计划调研项目。

木兰陂(蔡昊 摄)

此外,为进一步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促进莆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莆田市还采取了多项举措:

——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并纳入市级财政预算,近五年累计投入名城保护有关资金逾5.5亿元。积极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4762万元,发动民间力量自筹文物保护资金8000多万元。

馨美堂内景(供图)

——部署全域全要素普查认定。建立《莆田市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稳步推进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研究工作,搭建莆田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电子系统平台,基本形成全市历史文化遗产“一张图”。

——积极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关系。打造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和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2021年起,利用福建省传统村落建筑海峡租养平台,已完成近30个村庄的相关建筑上线。

千年古刹-广化寺(陈良锦 摄)

——坚持文旅融合。莆田市委、市政府部署“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以“水上巴士”串联65平方公里的兴化平原城市生态绿心和142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将文旅经济、生态保护、文化发掘、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

(陈尹荔 林霞|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 胡美东)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