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0年!福建省新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莆田

时隔30年!福建省新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莆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20 21: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千年古刹-广化寺(陈良锦 摄)

9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福建省时隔30年再添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月17日,莆田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闻发布会在莆田召开。

“闽越江山,莆阳为灵秀之最”。中共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表示,莆田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来自于厚重历史,来自于悠长文脉,来自于人杰地灵。此次申报成功,是莆田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是对莆田文化底蕴、文化遗存、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认同,足以载入莆田城市发展史册。

馨美堂内景(供图)

接着,付朝阳重点从统筹推进、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三个方面工作介绍了莆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做法:

一是秉承敬畏之心,高站位统筹推进。莆田始终把申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由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先后出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等多部法规,完善名城保护管理规章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引导公众参与,名城申报工作成为莆田全市上下的共同自觉行动。

莆田元宵:皂隶舞庆元宵(张颖 摄)

二是秉承珍爱之心,全方位保护传承。莆田在福建省率先开展全域全要素普查认定保护、率先公布传统风貌建筑、率先探索划定历史地段。对古街古厝古村落、古渡古桥古荔枝树进行系统保护,因地制宜、修旧如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实做好抢救性、整体性、生产性、生活性保护,培育了一批非遗传承人,建设了一批非遗传习基地,打造了一批精品非遗项目。

三是秉承尊崇之心,多形式活化利用。莆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城融合让文化空间拓展开来,盘活利用老民居等历史建筑,使高品质的现代生活与浓乡愁的老城风情相融合。以文产融合让文化价值释放出来,让高雅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以文旅融合让文化场景鲜活起来,创新“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模式,让古街区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莆田元宵:城厢南门摆棕轿(供图)

付朝阳表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沉甸甸的国字号“金字招牌”,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下一步,莆田将以申报成功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申报经验,逐字逐句学习贯彻国务院批复文件精神,逐段逐项将批复要求转化成工作任务和项目清单,对全市所有文保单位、所有文化村落、所有古树名木等全部建档立卡、一档一策。莆田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浓的情怀、更实的举措,全力抓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光彩,实现妈祖故里文化名城、山水诗画生态韵城、匠心智造产业新城、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四城辉映”,更好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莆田新的更大贡献。

福建省住建厅总经济师苏友佺、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谢平在讲话时分别代表省住建厅、省文物局对莆田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表示祝贺,认为这不仅是莆田的一件盛事,也是福建省的一项荣誉。并对莆田的申报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分别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莆田能够扎实做好名城保护传承各项工作,讲好莆田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莆田元宵:铁球击背迎元宵(黄立勇 摄)

此外,中共莆田市委副书记、莆田市政府市长林旭阳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打造“妈祖故里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第一,把好方向,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牢牢把握核心价值取向; 第二,牢记嘱托,打响妈祖文化品牌,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第三,守正创新,激活文化时代价值, 实施文物整体保护行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实施莆仙戏高质量发展行动; 第四,深化融合,激发文旅经济活力。用好“水”的资源,做好“海”的文章,激发“城”的潜能,焕发“村”的魅力;第五,需求导向,优化文化服务供给。一是推动基础设施提级,二是推动文艺创作提质,三是推动配套服务提标。

湄洲妈祖金身(蔡昊 摄)

“我们将持续做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带动文化旅游全面发展,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挖掘文物文化内涵,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莆田市宣传部部长陈惠黔表示。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