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台文史专家结缘5年 共同挖掘福州辛亥革命新史料

榕台文史专家结缘5年 共同挖掘福州辛亥革命新史料

来源: 福州晚报
2024-01-03 10: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元旦假期,福州文史专家陈熙迎来了来自海峡对岸的老朋友李天用,并再次收获了一批来自海峡对岸的珍贵史料。这些史料有助于关于福州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也将进一步丰富筹建中的鲁贻纪念图书馆的展陈。

榕台文史专家结缘5年 共同挖掘福州辛亥革命新史料李天用(右)向陈熙捐赠有关黄展云的史料档案复印件。

孙中山为《福建新报》题“天下为公”

1月1日,记者在位于马尾的鲁贻纪念图书馆筹办地,见到了福州文史专家、黄展云后裔陈熙以及专程从台湾来榕的70多岁台胞李天用。

李天用在得知陈熙等人筹办鲁贻纪念图书馆后,专门从台湾台北“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复印了89页有关黄展云的史料档案。

在这些史料中,有一张1916年孙中山为纪念《福建新报》出版而题写“天下为公”的信纸复印件。

黄展云(1876-1938),号鲁贻,清光绪元年出生于福州三牧坊。他从青年时期立志教育救国,是福州蒙学堂的创始人,参与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策划、组织了福州光复。他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曾任孙中心的党务秘书及大元帅府秘书、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中国国民党福建支部长。

《福建新报》是黄展云于1916年奉孙中山之命回闽,任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长时所创办的报纸。该报创刊不到一年,因政治空间变化而停刊。1919年,《福建新报》复刊,该报严厉抨击北洋军阀暴政,支持当时学生发起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黄展云因此被捕,被监禁在福建陆军监狱,《福建新报》再次停刊。

在2005年福州市政协组织编写的书籍《福州新闻史略(1858-1949)》中,也曾记载了这段新闻史。

“这张黄展云写给孙中山的信纸,是福建新报社用笺。笺上印有孙中山题写的‘福建新报出版纪念,天下为公,孙文’,并盖有孙中山的印章。”陈熙告诉记者,“可以说,这个史料的发现对研究福建新闻史以及福州辛亥革命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榕台文史专家结缘5年 共同挖掘福州辛亥革命新史料林文烈士赴义前的照片。

黄花岗烈士赴义前照片亮相

这批史料中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福建十杰”之首林文烈士赴义前最后的照片。

“这张照片我之前看到过,但当时没有从照片中认出林文。李先生提供的照片不仅注释了照片的背景,还对照片中的人物姓名进行了一一注解。”陈熙说,“结合照片中人物集中在一起的背景时间可推测,这是林文烈士赴义前最后的照片,实属珍贵。”

记者看到,照片下方文字记录:“林文烈士与福建革命同志合影”。照片中,林文站在左起第二排第二位,黄展云坐在右起第一排第二位。另据了解,照片中的黄光弼、高贻书等人也是福州蒙学堂励志社“十汉团”的成员,为福州光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儒坊36号,原是明清时期的卢家祠和卢氏试馆。这里诞生了闽人自办的全省最早的新式学堂——福州蒙学堂。福州最早的反清民主革命志士有很多是这里培养出来的,可以说,这里是福州辛亥革命的摇篮之一。

1899年春季,林白水与表弟黄展云、黄展云堂兄黄翼云,以及革命党人方声涛、郑权等,合办了一所新学堂,即蒙学堂。

蒙学堂创办之初,由黄展云担任校长,主持学堂工作。学堂既注重汉学的传承,又注意西学的嫁接,还专设时务课,讲解国家形势和救国途径,灌输革命思想,培育了包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福建十杰”在内的大批革命志士。

榕台文史专家结缘5年 共同挖掘福州辛亥革命新史料印有“天下为公”字样的信纸复印件。

榕台专家因共同兴趣结缘

“我姐姐是图书馆管理员,我从小就泡在图书馆,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年纪大了之后对民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直钻研下去了。”李天用告诉记者,5年前通过学生介绍,他和海峡对岸的福州文史专家陈熙相识,因为对历史的共同兴趣,二人交流越来越频繁。

据陈熙介绍,2021年,他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资料搜索,找到了部分关于黄展云以及福州辛亥革命的史料目录。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他想到了海峡对岸的老朋友李天用。

“陈先生第一次找我帮忙,就向我提供了200行的资料清单。寻找这些资料挺不容易的,我们两人之间曾沟通了几十上百次。”李天用说。

2022年初,李天用将花了数月时间找到的资料用电子传送的方式交给了陈熙,这让陈熙如获至宝。

据了解,目前李天用已为陈熙提供了辛亥革命相关史料55种近200页。“在李先生提供的资料中,1923年初黄展云等人呈总理‘福州来电(庚)’的时间有了准确的依据,原先1月8日的认定显然有误。理顺该函电时间脉络,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福建‘倒林拥萨’时期各方政治力量的主张和具体措施。”陈熙告诉记者,“李先生拥有爱国情怀,对于两岸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我们结缘的契机和深入交往的共通点,把辛亥革命历史理清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接受采访时,李天用的一席话让记者产生共鸣:“以台湾人民的心态来讲,从秦统一中国,它就形成了一个血脉性的思想,就是中国必须统一,一个中国才有一定的文化传承。要真正达到融合性的统一,还是要从民间做起,唯一的统一就是人民的融合,所以两岸人民要共同努力。如果在辛亥文化研究方面,我们做得更细致更完整,闽台融合的机会就更大。”(记者 管澍 文/摄)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