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元宵节民俗:薪火相传,芝麻开花

莆田元宵节民俗:薪火相传,芝麻开花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04 14: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莆田元宵---爬刀梯。(蔡昊 摄)

莆田元宵,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持续到二月初二,“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跨度之长、参与者之众、形式之丰富为全国独有。为什么会做到这一点呢?为此,记者揭秘了莆田元宵民俗活动兴盛的原因。

莆田元宵---赤脚踩火。(马莉 摄)

据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介绍,莆田元宵在千百年的传承弘扬中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特点:一是作为历史上中原先民南迁的重要流入地和中转地,莆田“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元宵民俗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原文化遗风;二是以新度锦敦打铁花等为代表的元宵民俗,真实还原了锦敦村“打铁村”的历史,如实记录了莆田人民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以爬刀梯、跳火堆等为代表的元宵民俗,与先民抵御倭寇入侵时形成的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抗倭精神密切相关。

莆田元宵---坐刀娇、打铁球。(余琦辉 摄)

元宵民俗的多元化及传承

莆田的元宵期间有爬刀梯、跳傩火、皂隶舞、摆棕轿、打铁花、搭蔗塔、垒桔塔等大量民俗活动,它们形式多样、令人为之震撼!

莆田元宵---元宵冲花。(郭劲瑜 摄)

“这是我第13次参加元宵民俗活动,它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向往和平、幸福,它也以神秘、神勇的特征,灵性地展示一种无畏无惧保家卫国的精神。”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华东村村民陈桂华表示,这一习俗,400多年前至今传承不息,充分体现了其文化魅力和传统习俗的生命力。我认为能够参加这项民俗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

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仙游县元宵花灯手工制作大师刘德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菜头灯是枫亭镇的特色,全国独一无二,如果正月十五那晚没有菜头灯就不成元宵,因此元宵这一天晚上,枫亭镇会灯火璀璨,街上十分热闹,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会上街观赏游灯习俗和民俗表演。

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仙游县元宵花灯手工制作大师刘德明今年元宵创作的部分菜头灯。(受访者供图)

莆田市涵江区梧塘九峰村的村民颜礼烂每逢年十五在家都会参加元宵活动,目前已参加了30多个年头。颜礼烂说:“每年我们村家里有满50周岁的男丁都要负责出资组织村民们吃米粉,米粉的寓意就是健康长寿,全村人每家每户每人都有份。参加元宵活动主要是可以和村民融入在一起,促进邻里关系和睦。祖祖辈辈都这么做,我们也希望把这种传统传承下去。”

莆田戏服非遗传承人、蒲东锦绣庄老板吴明华的手绣作品。(受访者供图)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莆田,各类民间传统工艺繁衍众多。莆田戏服非遗传承人、蒲东锦绣庄老板吴明华是莆田寥寥无几的还坚持手绣的人,他的老丈人吴玉仁却是莆田家喻户晓的名人。吴明华的刺绣手艺就是跟他的老丈人吴玉仁学习的,后来他在1982年创立了蒲东锦绣庄,专攻桌围、龙旗等佛教用品,现主要销往台湾。

据莆田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至今,莆田市已成功申报《妈祖信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祭典》、《莆仙戏》、《莆田木雕》、《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和《莆田九鲤灯舞》等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莆田市已公布8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330个非遗项目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传承人方面,莆田市共有1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9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22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世界遗产:妈祖文化的世界认同

2009年9月30日,由中国政府提名、莆田湄洲岛管委会和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申报的妈祖信俗,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由此诞生。

莆田元宵---妈祖巡安。(蔡昊 摄)

“正月初十至十四,妈祖巡安,绕境布福,是湄洲岛闹元宵的古老习俗,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已逾千年。妈祖文化起源于莆田市湄洲岛,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影响的扩大,妈祖信俗从湄洲岛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强调,妈祖文化的世界性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妈祖文化是广大妈祖敬仰者的精神家园;二是妈祖文化是世界华人华侨的情感寄托;三是妈祖文化是海丝精神的生动写照;四是妈祖文化是海丝沿线民众的交流桥梁。

莆田元宵---抬轿冲海。(蔡国微 摄)

政府加大力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莆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由市政府下发了《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从申报、管理、保护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有力促进莆田市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2023年9月,国务院同意将福建省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4年2月28日,莆田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方案》。

莆田元宵---踏马闹春巡游。(王震榕 摄)

文旅经济发展助力民俗活动的兴盛

莆田元宵---抢豆丸。(蔡昊 摄)

著名学者石中坚、付春光曾提出:“民俗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能为地域经济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商机,有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健康积极的民俗活动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莆田元宵---尾暝灯。(许金珊 摄)

据介绍,春节假期,莆田各大景区接待游客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湄洲岛接待游客29.5万人,同比增长79.88%,单日最高达5.23万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67.4万人次,单日最高达11万人次;绶溪公园接待游客28.39万人,单日最高达5.57万人,入园观看打铁花人数达6.6万人。

荔城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人流如织(张力 摄)

近年来,由莆田市委、市政府主导的莆田元宵文旅品牌打造系统工程已经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这是一个立足根本、抓到实质、潜力无限、未来可期的好项目。随着时序渐进,莆田元宵的文化品牌效应必将为莆田文旅事业的腾飞插上鲲鹏之翅。

“00后”成为新晋忠粉 民间社团组织唱主角

虽然这是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但也越来越“年轻化”。有人打趣说:“现在的游神是‘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

据悉,莆田各个村的信俗活动一般是由当地的宫庙(大部分是妈祖庙,少数是其他宫庙)进行组织和牵头。当地的宫庙多由本村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老人协会进行管理。同时,若是信俗活动比较大型,当地的乡镇、公安部门也会进行指导和秩序维持。

据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介绍,湄洲岛的元宵活动均是由本岛上14个妈祖宫庙按照传统进行组织的。而作为最大型、最隆重、最热闹的“妈祖赐福·欢庆元宵”——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活动则是由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主办,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回上英宫、上林宫巡安布福活动是由湄洲妈祖祖庙、上英宫、上林宫共同组织。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于1986年,当时受台湾妈祖宫庙习惯影响,取名“董事会”,本质上是民间社团组织。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管理人员则是由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推荐和选举,会员代表大部分为湄洲岛居民代表。

莆田元宵---庙会巡游。(许金珊 摄)

林金赞说,因信俗的传统,各地的妈祖宫庙在日常都会收到妈祖信俗、妈祖敬仰者的“缘金”,即香火钱。这是各个妈祖宫庙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用于宫庙日常管理支出和活动经费。而在莆田的元宵习俗中,人们还会给妈祖“挂脰”,即压岁钱(因妈祖文化十分亲民,人们除了对妈祖十分尊崇、尊重外,也会把妈祖当做亲人、长辈对待),这也是元宵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莆田元宵民俗活动承载着在外游子的记忆与乡愁,也进一步提升了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为继续发扬传承莆田民俗文化,建议建立一座具有规模的莆田元宵民俗博览馆,植入元宵文化,生动再现莆田元宵壮丽的民俗画卷,使莆田元宵文化旅游品牌得以持续性发展和不间断运作;应加强莆田元宵民俗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推出一批学术成果,出版一批元宵专著,以扩大影响。”莆田民俗专家林成彬说。

(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