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在福建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福建民营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经济委名誉主任吕锜表示,福建民营经济仍然受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民营企业家对企业发展预期信心不足、投资信心不足,对金融机构更是一肚子火,民营企业无法公平地获得融资信贷支持,导致企业资金困难,难以实现增资扩产或者投资需求,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吕锜提出四点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缩减企业担保责任。鼓励地方性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等多方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对金融担保过于苛刻的责任规定予以适当灵活修改,在抵押物市场价值远超过评估价值的情况下划清民营企业法人及企业高管、法人子女家属的责任边界,避免过度追究连带责任,让民营企业家、股东不再为企业的贷款签“卖身契”、戴“金手铐”,可以轻装上阵从事经营,以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扩张的热情,有效释放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二、建立公正平等的融资门槛。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应及时指导修正民营经济融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协调理顺不公平、不平等的融资问题,同等对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优化融资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福建的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食品、纺织、鞋服、建筑等传统行业,政府应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开展产业链协同,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合作,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优化供应链金融模式,提升资金流转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四、延续落实已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继续落实落细已出台惠企政策,如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社保费率等,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制度;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以减轻企业负担,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大数据针对守法企业的存续年限进行融资上的不同利率优惠方案。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