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潮涌鹭岛。4月15日上午,“央媒话厦门”主题采访首站走进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实地探访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发展情况,聚焦“思源”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成果与典型应用,深入了解高校力量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中的创新作为。
厦门大学科研成果展厅,一台AI PC智能终端赫然陈列。该设备作为此次展示的核心展品,由国产SE8-288 AI微服务器构建而成,体积紧凑(148mm×140mm×300mm),重量达5.8千克,却集成了全链路国产软硬件架构与前沿的“思源”大语言模型,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知识推理与内容生成能力,集合了高校科研智慧与国家战略力量,是当今国内领先、面向未来的跨模态人工智能平台之一。
“思源”之名,不止于致敬传统,更寄望于厚植根基、辐射万象。该模型由厦门大学科技处处长、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纪荣嵘教授团队主持研发,是国家科技部“2030创新-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模型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跨模态理解能力,可同时处理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信息模态,具备高度可定制与轻量化部署的能力,特别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创意、产业辅助决策等领域。
此次现场展示的AI PC,是“思源”模型的实战化延伸。其全链路的国产软硬件架构确保数据自主可控,支持多终端并行接入与任务隔离,是国家在AI终端自主化方向上的重要突破。作为一个生长式的智能生态,“思源”大模型面向内容创作、电商运营、行业知识图谱与智能辅助决策,提供可持续演化的技术支撑。
厦门大学自二十世纪80年代起即布局人工智能研究,近年来更是依托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等多学科融合平台,于2020年正式揭牌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23年,学校获批建设教育部“多媒体可信感知与高效计算”重点实验室,成为东南沿海信息领域创新高地。迄今为止,实验室已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累计授权专利近三百项,贡献国家与国际AI领域标准达四项。
人工智能不是冰冷的运算,而是一次时代精神与技术文明的共振。厦门大学正以“思源”为引,构筑东南沿海AI创新高地,辐射金砖、链接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智慧底色与青春力量。
(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