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于“家长里短”间传递“民生温度”

福建永定:于“家长里短”间传递“民生温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4 13: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永定区的各个社区、村居渐渐热闹起来。一场场“居民夜谈会”在这里悄然展开,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干部群众围坐一圈,聊的是家长里短,谈的是民生大事。这样的场景,已成为永定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在这里,每一句家长里短都被认真倾听,每一份民生温度都被用心传递。

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永定区将作风建设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四抓四促”工作法,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不同于传统的宏大叙事,永定区选择从“家长里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却传递出了大大的“民生温度”。

“以前反映问题,总担心石沉大海。现在干部主动上门,坐在家里就能提意见,而且件件有回音。”说起“居民夜谈会”,家住凤城街道的张阿姨赞不绝口。今年以来,永定区将“开门搞教育”作为突破口,7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通过夜谈会、政企茶叙等形式,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他们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52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30余项。在湖坑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充电难问题,镇党委迅速行动,两周内新增10个智能充电桩;在坎市镇,企业主在政企茶叙中提到用工荒,一场“直播带岗”招聘会随即举办,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群众的难题,传递出了浓浓的民生温度。

作风建设,思想先行。永定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将16处革命遗址打造为实景课堂,开发《一段残墙,一座丰碑》等微党课,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客家家训馆,120余条古训格言被编入学习教材,“忠孝廉洁”的祖训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线上,“土楼党旗红”平台开设“每日一课”,累计推送学习资料365期;线下,9支“客家宣讲队”用三句半、木偶戏等群众语言传播新风正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促进”的学习模式,不仅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更为他们传递民生温度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作风建设,贵在实干。永定区对照42个本地典型案例,建立“四张清单”整改机制,区四套班子带头查摆问题37个,带动全区梳理问题962个。针对“文山会海”反弹现象,区委出台精简文件会议“十条措施”,今年一季度全区发文量同比下降28%;紧盯“餐桌上的腐败”,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查处相关案件3起,处理党员干部5人。在基层,一份“公务接待负面清单”让干部彻底告别“酒桌办公”,镇纪委书记直言:“现在下村调研,群众敢说真话了!”这些实打实的举措,不仅净化了政治生态,更为传递民生温度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定区以“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为载体,推动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龙潭镇蝴蝶兰产业园,挂企干部协调解决用地难题,推动项目提前三个月投产;在城区工业园区,稳岗就业补助“直补快办”机制让38家企业受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增速位居全市第三。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永定区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传递民生温度的生动写照。

从夜谈会的盏盏明灯到项目现场的匆匆脚步,从红色课堂的朗朗书声到整改台账的密密笔记,永定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要解决群众“充电难”的操心事、企业“用工荒”的烦心事、基层“文山会海”的揪心事。

(熊川∣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