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两国双园”:一颗椰子背后的“双向奔赴”

中印尼“两国双园”:一颗椰子背后的“双向奔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8 18: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夏季是饮料消费的旺季,我们除自营高品质椰子水、椰汁、厚椰乳等椰子系列饮品外,也全力以赴为瑞幸咖啡等大客户提供椰浆原料。目前,公司每天能加工毛椰150吨,生产椰子水45吨、椰肉39吨。”盛夏临近,位于元洪投资区的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的椰子原材料生产线火力全开,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

4月12日,200斤来自印尼的鲜食椰子顺利抵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经海关检疫合格后,被送往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这是2024年11月我国对印度尼西亚鲜食椰子开放检疫准入之后,我国首票进口的印尼鲜食椰子,也标志着福州谋划已久的中印尼“两国双园”椰子产业集群补上了一块关键“拼图”。

这个位于元洪投资区的椰子产业园在规划之初就“雄心勃勃”,布局了椰子储存、打壳、削皮、取水、冷冻椰浆榨汁、巴氏杀菌生产、灌装冷藏、椰蓉椰油生产等加工环节,更有椰壳活性炭生产、PET无菌线生产、原辅料库和PET注杯注盖生产等精深加工“一条龙”模块。“零废弃”模式,使单颗椰子价值成倍提升,催生出食品、化工、轻工、农林等多领域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

从“一颗毛椰子”到“一条龙产业”,从“一个点”到“一条链”,中印尼“两国双园”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种业、果蔬加工流通、跨国贸易、农业科研与环保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热带农业跨国合作产业链。

跨越千里的“牵手”不止于一颗椰子。截至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中国园已形成以粮油食品为主导的纺织化纤、轻工机械、能源精化等四大优势产业,2024年在册规上企业112家,其中食品加工类企业42家,规上总产值占比超60%。

互补的是优势,开放的是视野。中印尼“两国双园”的“苗”早在30多年前就已在福州种下,经过精心培育,如今已是枝繁叶茂。

1991年,在侨领林绍良与福州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元洪投资区应运而生。2019年,为进一步发挥福建与印尼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互补性,融入新发展格局,福建省提出建设中印尼“两国双园”的设想。2023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州元洪投资区设立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标志着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进入全面、实质性贯彻落实阶段。

椰子产业园只是中印尼“两国双园”成功实践的缩影。围绕海洋渔业、热带农业、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绿色矿业等五大跨国产业链条,中印尼“两国双园”成为配套临港物流、科研创新、商务交往、跨境服务合作等四大驱动板块,融合港口物流园、食品产业园的双园枢纽。布局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球食物地图研究院等重大设施,建成中国最大的食品食材进出口集散交易中心,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同时,构建海陆空铁联运体系,创建多式联运便捷通道、健全多层次交流交往机制,促进中印尼双边人员往来和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相较于30多年前单向引进侨资侨力,中印尼“两国双园”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双向奔赴”。兆华水产在印尼投资建设了60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场,由印尼方负责基建、投苗、养殖、捕捞,等到对虾养殖成熟后运到中国进行精加工,为印尼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正着手在印尼投建第三期5000亩的养殖基地;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与印尼三林集团合作,拟在印尼建设10个渔业基地;福建御冠食品有限公司计划在印尼注册成立国际贸易公司……一幅“两国合作共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希望在田野上耕耘,也能在海洋生根壮大。在元洪投资区,秉持“一带一路”倡议的经贸创新发展“试验田”——中印尼“两国双园”正蓬勃生长。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项目,中印尼“两国双园”不仅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构建了新平台,也为深化东南亚区域合作打造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更成为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