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引擎驱动产业创新与乡村振兴

宁德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引擎驱动产业创新与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1 18: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实验室里,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在“中国大黄鱼之都”的宁德三都澳海域,博士团队正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抗病优良的大黄鱼新品种;在福建品品香茶业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深入研究白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些创新场景生动展现了宁德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高端人才"智力"转化为产业创新“动能”的实践成果。

8月27日至28日,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中央省级媒体走进博士后站点(宁德站)”主题采访活动在宁德举行。中央及省级媒体组成采访团,先后深入探访了宁德时代、富发水产、亚南电机、闽威实业、品品香茶业等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面调研这座东南沿海城市如何通过人才战略驱动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锻造产业创新"主引擎"

宁德市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始终坚持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频共振,紧密对接新能源产业发展、种业振兴、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成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博士后科研成果已成为推动宁德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提速的重要引擎,”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谢成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博士后答题’的协同创新机制,让博士后人才既能在宁德产业创新实践中施展才华,又能在成果转化中实现价值。”

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工作深度融入国家新能源产业布局。工作站站长欧阳楚英介绍,工作站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构建了“电化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工程力学”的跨学科研发团队。截至目前,该工作站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4名,其中12人获评“福建省优秀博士后”。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欧阳楚英现场接受采访,讲述新能源领域的建设成果。(邱郁雯 摄)

博士后的创新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天恒储能系统等旗舰产品。据统计,博士后参与的高比能动力电池技术、长寿命产品等项目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过百亿元。在前两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宁德时代博士后团队先后斩获金奖和银奖,创下福建省参赛最佳成绩。

传统制造业也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现转型升级。福建省亚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攻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等“卡脖子”技术,开发的9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已完成国家强制检验并进入市场。该公司博士后导师林玉祥表示:“通过引入各专业领域的博士,与企业科研人员一起攻关技术难题,有效促进了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深耕蓝色牧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中国大黄鱼之都”,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全年产量达2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力量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看到渔民不再为鱼病困扰伤神,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乔莹表示。她的研究针对大黄鱼常见的刺激隐核虫病(俗称“白点病”),通过解析病原体致病机制,为开发高效疫苗和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最终目标是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该工作站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成功培育出大黄鱼“富发1号”新品种和多个抗病、耐高温新品系。其中,“富发1号”在相同养殖环境下,18月龄体重比未经选育群体平均提高23.6%,2019年以来已累计推广优质苗种6.88亿尾,显著提升了养殖效益和农民收入。

富发水产工作人员向参访记者介绍“大黄鱼”养殖研究最新成果。(邱郁雯 摄)

工作站负责人郑炜强介绍,他们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标准化实验室、养殖实验基地及完善的生活配套,并建立科研奖励机制,积极协助申报高层次人才及项目资助,为博士后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科技注入乡土,特色农业焕发新生

在“中国白茶之乡”福鼎,茶产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将创新动能深度融入特色农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以“白茶水提物抗蓝光损伤”研究为突破口,探索传统茶产业向大健康领域延伸的新路径。工作站实行“双导师制”,为博士后配备企业资深专家和高校学术导师,确保研究方向既立足学术前沿,又契合产业需求。“我们致力于挖掘白茶的健康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这片叶子造福更多茶农,”在站博士王蔚表示。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接受记者采访,介绍博士后站点建设成果。(邱郁雯 摄)

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则精准聚焦“科技兴渔”,重点攻关海水鱼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工作站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技术创新,从鱼鳞、鱼骨中提取胶原蛋白肽开发功能性食品和美容保健品,从鱼内脏中精炼高纯度鱼油及活性脂质,实现‘变废为宝’,为养殖户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同时,通过推广抗病高产的花鲈新品系和建立"科技小院+渔民学堂"培训体系,直接将农业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培育乡村技术骨干。

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展览中的可视化数据,向来宾一一介绍。(邱郁雯 摄)

巾帼力量绽放,人才队伍优化提质

在宁德的博士后方阵中,女性科研人员正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在站博士后43人中,女性研究人员10人,占比近25%,她们在新能源、水产育种、茶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细腻、坚韧的科研优势。

“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女性在这方面的韧性让我们不怕走得慢,但可以走得远,”亚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后站在站博士后陈琳分享了她的科研体会。

据了解,宁德时代等站点为女性科研人员提供了专项支持政策,包括女性科研基金、职业规划导师制和灵活工作安排,全面赋能女性科研人才成长。宁德市还大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备“三都澳”英才卡,提供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研修疗养等"一站式"优质服务,全方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人才效益加速释放

据统计,宁德市目前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创新实践基地11家,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79人,已出站36人。这些科研平台既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又包含生物制药、机电制造、农业科技等传统产业,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人才布局。

博士后研究人员已成为宁德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博士后团队共获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7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23项,累计发表论文58篇,授权发明专利286项,制定行业及企业标准15项。75人入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8人获评“宁德市天湖人才”,4人获"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称号,12人获评省级优秀博士后。

随着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临近,宁德市各工作站正在积极备战。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个项目成功晋级全国赛,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与食品等多个前沿领域。

闽威实业水产养殖基地,紧邻其博士后站点,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邱郁雯 摄)

从突破水产育种关键技术到引领新能源材料创新,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宁德博士后工作站的创新实践正在为这片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如今,宁德正以这些核心领域的创新突破为引擎,驱动全市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加速升级,朝着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稳步迈进。

(邱郁雯 |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