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永定区虎岗镇灌洋片区龙溪村的溪风寨瀑布飞泻而下,山泉叮咚,绿意盎然。每逢周末,游客们漫步于林间步道,感受着生态修复带来的清凉与生机——这正是永定区45.95万亩水源涵养林保护成效的鲜活缩影。作为永定河、黄潭河源头汇水区和龙湖库区周边的核心生态区,永定区以“科学规划、精准提升、智慧管护”为抓手,系统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让每片林地都成为生态银行的“绿色存款”。
近年来,永定区推行“宜乔则宜乔、宜灌则宜灌”的适地适树原则,将造林空间精准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2023年以来,全区完成植树造林80730亩,占任务72965亩的110.6%,其中新造油茶林31200亩、珍贵用材树种造林5709亩,通过“去针套阔”技术改造低效林84202亩,优化林分结构后森林覆盖率持续攀升,水源涵养能力提升30%,源头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以上标准。区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张振华表示,这种精准提升策略确保了每片林地都有“绿色存款”,为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智慧管护方面,永定区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网络。34台无人机组成的巡护大队累计飞行超千小时,配合188名护林员实现月巡护率100%。2024年春节期间,通过该系统成功劝导烟花爆竹上山行为400余起,劝导成功率与火灾隐患整改率均达100%。全区投入7787万元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135.499公里,新建4座瞭望塔,形成立体化防火网络,并设立27个林长制指挥分中心,实现无人机监测、护林员巡护、智慧平台通讯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扎实高效做好森林防灭火、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范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林业“三防”工作。
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实践持续上演。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全区建成油茶生态示范带3100亩,既固土保水又带动村民增收。通过油茶产业集群发展,2023-2025年完成新造油茶林31200亩、低产油茶林改造8161亩,村民人均年增收显著。全区还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12个,为1463株古树名木购买保护救治保险,既保护了生态资源,又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司法与生态的融合路径亦成效显著。永定区探索“林长+警长+法院”协同机制,建立“一林一警”责任网格,通过联合执法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累计判处生态修复面积199亩,碳汇赔偿6.1万元,打造司法绿碳基地2个,面积1078亩,实现了“破坏者变修复者”的转变,让每起案件都成为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
“我们要让每一片叶子都成为生态银行的‘绿色存款’,为水源涵养林保护提供可复制的“永定经验”。未来,我们林业部门计划进一步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提升智慧管护水平,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绘就生态宜居、民生富裕的美丽画卷,为全国水源涵养林保护贡献更多‘永定经验’。 ”永定区林业局局长游连盛表示。
(熊川∣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