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中国华东“柿子之乡”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迎来丰收旺季。全区6万亩柿子林褪去绿装、逐渐换上“红妆”,尤其是核心产区高头镇,一万余亩柿树上橙红果实缀满枝头,宛如千万盏灯笼点亮客家山村。这片毗邻“土楼王”承启楼与“土楼王子”振成楼的沃土,正以“柿子产业”为纽带,串联起生态价值、文化魅力与百姓增收,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9月16日,记者走进永定区高头镇大岭下村的红柿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柿子树在阳光下舒展枝叶,饱满圆润的柿子像一个个灯笼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果香阵阵。果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着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今年种了三十亩的柿子,柿子的品质很好啊,柿子又大又红,深受市场的欢迎。”永定区高头镇大岭下村村民江彩珍说,“预计今年的产量大概三十万斤,产值四十万元左右,靠着这些柿子,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啦!”
在柿子收购点,一大早,不少果农便满载着新鲜的柿子赶来,趁着好的价格,尽可能地多出售自家种植的红柿。帮工们正忙着分捡、称重、装箱,装车有条不紊,将一箱箱柿子通过物流发往各国各地,“产销两旺”的图景格外喜人。
“我们从农历七月就开始收柿子了,每天能收三万多斤,到现在已经收了两百多万斤,今年柿子品质好,收购价格也不错。”永定区高头镇大岭下村柿子收购点负责人江志红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线下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线上订单也不错,完全不愁销路。”
作为华东“柿子之乡”,永定区不仅守着好生态,更懂如何让“生态变现”。近年来,当地以“柿”为媒、以“旅”为桥,每年举办“柿子嘉年华”主题活动,将柿子采摘、柿王评选、客家农家宴等体验项目,与土楼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各地游客、摄影爱好者、写生团队慕名而来,在摘柿子、品柿味的同时,逛土楼、赏客家风情,让传统农业变身“农文旅融合”新产业。
“我每年都来永定打卡,这里的柿子又甜又好看,‘柿柿如意’的寓意也特别讨喜。”游客张子怡高兴地说道,“既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又能逛土楼、感受乡村风情,村民还特别热情,每次来都觉得特别值!”
如今,小小的柿子已成为永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全区6万亩柿子林,年产5.8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仅高头镇就有1万余亩种植面积,产值超2000万元。从鲜果采摘到精深加工,从线下批发到线上直播,柿子产业链不断延伸,不仅带动上千村民就业增收,更让客家山村的道路更宽、村容更美,真正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黄秋萍 范浩东∣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