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丝路力量 共创电影未来 | “一带一路”国际电影合作发展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汇聚丝路力量 共创电影未来 | “一带一路”国际电影合作发展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一福州 2025-09-25 11: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3日,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合作发展交流活动在福建福州举办。本次活动由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福州电影节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电影主管部门、企业代表、一线电影从业者近150人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围绕这一重要理念,中外嘉宾一致认为,影视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在创作、资金、人才、技术等全链条环节深化跨国协同;国际化不仅是作品的跨境流通,更涉及规则、标准与市场体系的深度对接;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方应携手构建共建共享的电影产业生态,共同创作既具备国际竞争力又体现文化包容性的影视作品。

本次论坛设置主旨演讲与对谈环节。中国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亮,印度尼西亚国家电影局主席古纳万·帕嘉鲁,俄罗斯导演安德烈·沃金围绕“中外电影融合发展新机遇”做主旨演讲。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主持演讲环节。

傅若清从文化交流、技术创新等维度指出,应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机遇,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电影产业新格局,推动形成从共鸣到共赢的电影文化发展新形态。

陆亮回顾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在电影档案修复、文化交流共享等方面的成果,近两年与俄罗斯、印尼、哈萨克斯坦、埃及等40多个丝路国家建立的稳定交流机制,并提出将从青年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项目孵化与数字化协作四方面深化国际合作。

古纳万·帕嘉鲁认为电影是经济产业,更是文化事业,他着重介绍了印尼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市场潜力,期望中国和印尼能够进一步加强电影领域交流合作。

安德烈·沃金回顾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的制作过程,肯定了中俄团队密切协作带给影片新的活力,并展开对影片创作与上映过程中俄文化交流的思考。

在随后的对谈中,中国导演来牧宽、蔡耳朵(蔡婧),阿联酋首位女性导演纳伊拉·阿尔·哈贾,电影出品人沈健,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魏克然·钱纳等中外优秀电影人和资深从业者,围绕中外电影“合拍合作新模式”展开对谈,探索进一步加强国际电影合作的内生动力与实践路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产业研究部副主任汪忆岚主持对谈环节。

蔡耳朵基于自己的海外创作经历,分享了电影工业化国际标准衔接的实践经验,她表示“电影创作者不论是在创作端还是管理端,都要做到降本增效。”纳伊拉·阿尔·哈贾认为电影是一种可以超越种族、超越文化的共同语言,以开放的态度,和谐的方式融入国际元素,能够搭建起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桥梁。“电影国际IP改编就像把一个国家的文化种子播种到另一个国家。” 来牧宽以影片《回廊亭》的改编经验为例,他相信成功的电影改编需要“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分析,踩在共性上然后找到独特性,让影片与观众产生最大的连接感”。沈健提及题材选取与拍摄执行是电影合拍的难点,文化符号的交融、文化记忆的共情,能够赋予合拍电影打破文化隔阂的魅力。他在最后总结道“电影合拍应该寻找真正做到彼此尊重,能够彼此共情的好故事。”在魏克然看来,不论是虚构的故事片还是非虚构的纪录片,故事与信息都是相互联结的;要以旁观者的视角、在地化的语言形成易于理解的表达。正如他在对谈中的讲述,只要我们使用的语言是正确的,那我们符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文化差异的鸿沟也就缩小了。

本次“一带一路”国际电影合作发展交流活动,不仅为中外电影人搭建了深度对话的桥梁,更凝聚起共建共享电影产业生态的共识。从政策支持到实践探索,从经验分享到未来规划,各方以电影为纽带,在文化互鉴与产业协同中寻找新机遇。未来,随着跨国合作的持续深化、青年人才的不断涌现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电影产业必将突破文化隔阂,创作出更多兼具国际竞争力与文化包容性的佳作,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动力,让丝路文明在光影中持续绽放新光彩。

官方微博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官方网站

http://sriff.cn/

官方抖音账号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