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斯洵 通讯员 巴伍处
9月22日—26日,泉州市委党校第85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赴武汉经开区工委党校开展异地教学。
专题讲座、实地参观、现场教学……5天时间里,学员们深入中国车谷展示中心、长飞光纤等8个点位沉浸式考察,通过“人形机器人概念、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等专题课程,学标杆、取真经,深度解码“大产业引领大创新,大创新推动大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经验,旨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泉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具体举措。
学员们一致认为,唯有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汇聚创新平台、人才、企业等要素,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抢占竞争新赛道,才能将高质量发展优势锻造为竞争胜势。
锚定战略支点
以龙头引领筑强产业链
武汉“龙头带动、全链协同”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泉州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武汉经开区被誉为“中国车谷”,目前已形成10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及1400余家零部件企业的完整产业链,年均整车产销近百万辆。
在车谷展示中心,曲面巨幕、3D MAPPING数字秀场、AR智能数字平台等“黑科技”,全景式铺展经开区从创建探索到转型升级的发展画卷,直观呈现“13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果,让学员沉浸式体验园区建设的高标准与运行效能。
学员纷纷表示,要深度对接国家战略,争取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政策辐射;提速龙头企业梯度培育,支持企业增资扩产,通过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夯实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
培育新质生产力
勇攀技术高峰
武汉企业“自主研发破壁垒、技术赋能强产业”的实践,为泉州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技术高地提供了鲜活样本。
长飞光纤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空芯光纤量产的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产品成本较国际同类低60%,已成功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北美Equinix等数据中心,其“研发攻关—产业落地—全球拓展”的自主创新模式,铸就了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标杆;华工激光则通过突破“光制造”应用边界,打造覆盖高端制造领域的激光技术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体系,让技术成果直接赋能产业升级,直观彰显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工业的强劲驱动作用。
学员纷纷表示,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在前瞻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赛道中,借鉴武汉企业“技术攻坚、产业赋能”的经验,以核心技术突破带动泉州产业能级跃升。
加速成果转化 竞逐新兴赛道
武汉“闭环式创新生态构建+新兴赛道前瞻布局”的探索,为泉州推动成果落地、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关键参考。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与武汉经开区共建的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通过建成12条中试生产线,打造“研发—中试—产业化”闭环,成功孵化9家产业化公司,破解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难题。中国光谷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则以“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的全要素生态,吸引12家企业入驻,在汽车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为新兴赛道布局奠定基础,展现了“生态赋能赛道”的发展逻辑。
学员们一致认为,既要借鉴武汉“建生态、促转化”的经验,汇聚创新平台、人才、企业等要素加速成果落地,更要结合泉州实际,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组织企业参展拓市,推动“泉州优品”走向全球;同时持续擦亮“泉心泉意”营商品牌,通过政策精准滴灌、流程优化、法治护企,保障民营企业安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