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打造两岸托育融合新样板 绘就“幼有善育”民生图景

海沧打造两岸托育融合新样板 绘就“幼有善育”民生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30 16: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29日,2025年第四季度“央媒话厦门”采访团走进福建省首个建成运营的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厦门市海沧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实地探访这座集示范实践、专业培训与两岸融合于一体的托育服务枢纽,如何以创新模式破解“带娃难”问题,并绘就“幼有善育”的幸福民生新图景。

厦门市海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孙洁 摄)

位于海沧区孚莲二里328号的服务中心,由区政府主办、海沧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筹建运营,创新采用“一园两制”模式,巧妙融合了普惠托育与幼儿园功能。中心总建筑面积逾5000平方米,一楼开设有120个托位的普惠性托育示范实践园,三楼则打造了涵盖七大核心功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旨在为区域托育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撑。

两岸融合,打造可复制示范单元

走进一楼的托育示范园,温馨明亮的环境中,孩子们在专业老师引导下进行着探索活动。中心的核心特色在于其设立的3个两岸融合托育实验班。“我们特邀台湾专家团队驻园指导,深度融合厦门‘医育结合’政策与台湾先进托育经验,” 园长林文婉介绍道,“目标是打造可复制的两岸托育服务示范单元,构建从课程研发、师资培养到家庭指导的全链条融合模式。”

在托大班内,台湾专家庄筑涵正在带教,其引入的教程与教学玩具,为婴幼儿早期发展提供了多元化支持。

“台湾在幼儿托育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希望通过托育服务中心这样的平台,促进两岸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我全程参与了从前期模块架构到如今的定时培训,亲身感受到厦门托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庄筑涵说。

幼儿们在中心活动区模拟“厨房”场景。(孙洁 摄)

医育结合,构筑科学照护体系

在公共感统区,海沧区妇幼专业医护团队的驻园,使得严谨的医疗观察与温情的日常照护得以无缝衔接。“我们通过感统活动观察幼儿行为,进行早期发展评估,实现‘医有深度,育有温度’。”园长向记者介绍“医育结合”的实践。此外,中心还设有专门的营养膳食实训室,专注于提升从业人员的辅食制作与营养搭配技能,确保婴幼儿“舌尖上的健康”。

海沧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的专家在上带教课。(孙洁 摄)

实训赋能,夯实人才队伍基石

三楼的综合性实训基地是托育专业人才的“摇篮”。在养育照护实训室,学员们正在智能仿真娃娃上进行拍嗝等实操训练;运动与音乐实训室里,授课老师正生动讲解如何通过律动促进幼儿发展;而在医育结合指导室,医疗专家则为家庭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这些设施为托育从业人员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赋能平台,有力支撑着海沧区“1+N”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设。

文化同源,续写两岸一家亲

中心精心设置的海峡两岸托育融合展厅,从共同的育儿民俗到相近的慈幼理念,生动诠释着“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文化底蕴。闽南“乌篮床”、“满月龟”等传统育儿器物,与两岸托育合作成果并列展示,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动注脚。

厦门市卫健委副主任陈粮表示:“通过引入台湾托育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依托台湾保育教育相关教程及教玩具进行融合创新,我们旨在打造可复制的两岸托育服务示范单元,成为福建探索海峡两岸托育融合发展新路的第一站。”

此次探访显示,海沧区正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两岸智慧融合,扎实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为提升民生福祉、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孙洁)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