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圆满落幕 现场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圆满落幕 现场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5 09: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日下午,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闭幕。为期四天的展会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聚焦两岸文化交流与产业融合,吸引17万人次入场参观,现场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成为展示两岸文化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今年的文博会格局更广、层次更高。主会场设立五大展区、八十五个主题展馆,二十二个分会场遍布厦门各区,五百余场活动贯穿全程,形成城市共参与、全民共体验的文化景观。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青年创作者共襄盛举,共同探讨文化产业的新动能与发展方向。

台湾地区设十二个主题馆,汇聚法蓝瓷、田中窑等品牌机构及五百余名业界人士。连续十六届参展的金门馆,用文化记忆与情感延续见证厦金之间的深厚情谊。首次亮相的“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成果展”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展现了翔安东园村、集美后溪村等地的乡村更新案例,讲述青年群体在乡建实践中的创造力与行动力。

厦门主题馆以“面朝大海 四季花开”为题,运用人工智能与沉浸式影像技术,构建“文旅融合、影视动漫、音乐演艺、数字创意”四大板块,三十余家企业集中亮相,呈现厦门文化产业的多元业态与前沿探索。福建文化产业馆则以“文化+科技”为主线,设立“闽式生活”体验区,将石雕、香道、茶艺等传统技艺与数字互动结合,让文化遗产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

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展成为青年创意的聚焦地。两岸三十所高校携百余件文创与数字设计作品参展,从AI影像、VR交互、非遗再造、跨界装置等角度出发,多位台青代表在现场分享创业与设计经验,表达希望以文化创意为桥梁,深化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愿景。

展会期间,IP授权、文旅推介及文化论坛活动密集开展。来自全国及台港澳地区的百余位嘉宾共同探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议题涵盖“数字时代的遗产保护”与“博物馆IP合规开发”等核心问题,观点鲜明、聚焦精准,为行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参考。

非遗展区也热闹非凡。工艺大师现场演示,让寿山石雕、德化白瓷、台湾玉艺等精品得以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遇见闽地有艺人”项目通过新媒体让传统技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也让年轻观众以新的方式触摸文化根脉。

文化以桥为形,创新以人为本。十六载的积淀与发展,海峡两岸文博会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产业合作的实践平台。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李莎)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