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全国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层级奖项——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名单公布,陈景河董事长荣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由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获奖总数不多于15人,一人只能被授予一次,且为终身荣誉奖。该奖项从1989年至今已评选出298位获奖者,先后有7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膺该奖项。
陈景河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地质专业,40余年来长期致力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与绿色开发科技创新,在地质找矿、经济地质研究和低品位难选冶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大量突破性成果。
上世纪60年代起,多个地勘队伍在福建紫金山地区开展多轮找矿,但始终未获突破。1982-1992年,陈景河主持福建紫金山地区找矿勘查工作,准确预测了“上金下铜”的地质构造,发现并探明了我国东南沿海陆相火山岩带首例超大型金铜矿床,建立了紫金山式金铜矿床成矿模型,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但由于是低品位矿,紫金山金铜矿曾被认为难以取得开发效益而下放到上杭县。不甘十年找矿成果付之东流,陈景河又带领团队创新经济地质理论,对矿床进行重新评价,并通过系统技术创新,大幅度降低边界品位,可利用资源实现“裂变式增长”,金资源量从5.5吨增至316吨,铜资源量从129万吨增至324万吨,紫金山金矿从不被看好的“鸡肋”矿蜕变为“中国第一大金矿”,低品位资源实现高效益。
陈景河用自身实践推动矿业开发走向市场经济,他认为“能赚钱的石头就是矿”,市场是确定“矿与非矿”的基本准则,矿床具有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三重属性,需要根据市场和技术条件等的变化动态评价。在此基础上,他总结提出了“矿石流五环归一”矿业系统工程管理模式,以矿石流为走向,将地勘、采矿、选矿、冶炼和环保5个环节统筹研究和全流程优化,归结于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通过五个环节的系统成本控制,把大量过去不经济的矿化岩石转化为工业矿石,实现资源大幅增储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经济地质研究的新范式,指导了紫金矿业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构建了紫金特色的技术经济资源模型。
在长期的创新实践中,陈景河带领紫金矿业为全球低品位、难处理金、铜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紫金方案”,在此过程中构建起全球比较竞争优势,并形成全球竞争力。
在“矿石流五环归一”矿业系统工程管理模式的指导下,以经济地质理论和国际先进的勘探技术实力为支撑,紫金矿业旗下一大批矿山实现“矿越开越大、资源越开越多”的良性循环,助力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要成果。
如在西藏巨龙铜矿,随着采选规模的扩大和选矿工艺的优化,其采选成本不断降低,使得降低铜矿入选品位门槛成为可能。陈景河多次登临“生命禁区”,指导项目全面深入地开展深边部探索,采用新工业指标,大幅提升巨龙铜矿资源储量。
2024年,巨龙铜矿通过备案评审,累计查明铜资源量由原来的1027万吨扩大到2588万吨,平均品位0.28%,铜、钼、银新增资源量是原来的2.5倍,铜储量新增4.4倍,成为中国第一的世界级超大铜矿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铜资源增储的中坚力量。2024年巨龙铜矿实现利润70亿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占西藏GDP3.5%。该矿未来有望晋升为全球采选规模最大、品位最低、海拔最高的铜矿山。
2020年底,黑龙江多宝山铜业铜山矿深部风险勘查孔发现了深部隐伏矿体,但规模有多大、矿体形态如何、下一步应该朝哪个方向部署工程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勘查团队一时间陷入了担忧和迷茫。2021年6月,陈景河董事长在调研多宝山铜业时指出,要依据上部矿体的规模来推断下部矿体的体量,坚定“不止这么多、一定还有新东西”的信念和态度,为勘查团队指明了找矿方向,给团队以极大信心,铜山矿深部矿体的大规模勘查过程由此开启。
2024年,通过多年的探边摸底和深部探测,项目实现新增铜资源量365万吨,平均品位0.47%,其中,新发现的斑岩型盲矿体铜资源量达281万吨,是中国东北地区近40年来唯一探明的超大型铜矿体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成果,巩固了我国东部铜资源基地的资源基础。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因资源禀赋差,长期未得到实质性开发。在一次矿权推介会上,陈景河一眼看中,认为此地矿体厚度超过100米,且是层控型矿床,走向稳定,有找大矿潜力。紫金入主后,经过多次重新补勘评价,铅锌资源量从135万吨增至745万吨,增储5.5倍,成为全球入选品位最低、高剥采比、效益最好的铅锌矿山之一。
根据成矿规律和探矿工程信息,陈景河准确预测并组织实施了刚果(金)卡库拉铜矿勘查,新探明铜资源量1888万吨,平均品位2.56%,是近10年全球新探明规模和价值最大的铜矿床。卡库拉矿段的发现,将卡莫阿-卡库拉铜矿真正提升为世界级矿床。该矿三期达产后,年产铜将提升至60万吨,晋升为全球第3大铜矿。
此外,陈景河还指导山西义兴寨金矿找矿、塞尔维亚Timok斑岩铜金矿带勘查以及贵州水银洞金矿等矿山深边部找矿,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在他的带领下,紫金矿业自主勘查累计新增查明资源量铜4039万吨、金1739吨、锌969万吨,公司成为中国控制铜、金等资源最多的企业,金、铜、锌、银产量国内第一、全球前十。
在全球矿业普遍面临找矿难度显著增加、矿石品位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陈景河又建言行业要大力推进低品位资源大规模二次开发利用,为资源最大化开发利用和矿业绿色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陈景河十分注重地质勘查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经常深入海内外项目一线调研指导地质勘查工作。他支持技术骨干申报国际“合资格人”资质,在国内率先培养组建了企业“合资格人”团队。他的国际化人才战略、经济地质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为打造我国地质勘查全球竞争力,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而设置的,是面向全国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层次地质科学奖。
2025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布新章程,将原来的三个主奖项和荣誉奖规范为两个奖项一一野外奖和科研奖,更加突出了地质工作者的特性:必须以扎实的野外工作为基础、以不懈的科技创新为动力。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