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在福建古田隆重举行

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在福建古田隆重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2 14: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以“四海同心,爱我古田”为主题的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于11月10日至12日在“闽东第一侨乡”古田县隆重举行。这是时隔九年后,这场承载全球古田人乡愁记忆的团圆盛会再度回归故里,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的海外侨胞、乡贤游子齐聚翠屏湖畔,共叙桑梓情谊,共话发展蓝图。此次盛会既是凝聚宗亲情感的“团圆宴”,更是古田县践行福建省“大侨务”观、打好新时代新“侨”牌的鲜活实践。

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现场盛况。(供图)

侨脉绵延:千年古邑的全球牵挂

作为福建省重点侨乡,千年古邑古田县素有“十口在内、十口在外”之说。全县现有户籍人口43万,归侨侨眷10万人,更有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海外侨胞。古田侨史可追溯至明代的零星出洋,至清末民初更形成规模浩大的“下南洋”浪潮。一代代的古田儿女怀揣梦想、挥别故土,一代代的古田侨领在海外深耕兴业,始终心系故土、反哺桑梓。据不完全统计,古田侨胞为祖乡及祖(籍)国提供的各类捐赠与资助折合人民币约1000亿元。这是海外侨胞对故土牵挂最真实的见证。

古田县委书记许锋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是践行“大侨务”观、凝聚侨心侨力的重要平台,古田将不断优化环境,欢迎海内外乡亲常回家看看,共同参与家乡建设。

参会人员聆听主题发言。(供图)

文化铸魂:唤醒跨代乡愁记忆

大会以文化为核心纽带,精心策划系列活动唤醒跨越代际的乡愁记忆。开幕式前的“玉田家宴”堪称点睛之笔——以古田银耳、红曲、食用菌等特色食材精心烹制的家乡美味,配合经典闽剧《陈靖姑》选段演出,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靖姑信俗文化与舌尖上的乡愁深度融合,让侨胞在味觉与视觉的双重浸润中重温故土温情。同期举办的“根脉相连,爱我古田”文化展设置了宗祠文化、族谱陈列等22个展区,方言脱口秀让熟悉的乡音直抵人心,非遗技艺体验让乡亲们亲身触摸家乡文脉,沉浸式文化体验为侨力传承筑牢根基。11日晚,2025年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交流活动(宁德古田专场)立足宁德归侨侨眷比较集中、侨乡特色美食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呈现各色“风味”。活动涵盖《古田赋》《临水之恋》等侨乡特色歌舞表演,并开设特色产品文化、美食文化、侨乡文化的展示“窗口”。

会议现场,演艺人员身着闽剧戏服展示。(供图)

经贸搭台:激活全球侨资动能

经贸对接作为大会核心环节,既延续“侨资反哺”传统,更契合打好新时代新“侨”牌的要求。大会期间的重点招商项目推介及签约环节,秉持“精准对接、优势互补”理念,推动侨资与古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尤其在食用菌精深加工、跨境贸易等领域形成强大聚合效应。

多位侨领在发言中表达了助力家乡发展的具体路径。南非华商总会会长郑星利提出要当好中南、中非经贸合作的“桥梁”与“先锋”;西班牙中国工商联合会会长陈胜利分享了推动古田健康食品精准对接欧洲市场的思路;泰华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立盛阐述了依托“一带一路”机遇,带动乡亲共建橡胶产业平台的规划。安发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高益槐教授则分享了以科技创新驱动健康产业,反哺“三农”的“安发模式”。

在此共识下,大会签约项目包括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古田临水福地景区数字业态等,签约总额近50亿元。同期举办的“四海同心,爱我古田”座谈会,汇聚侨智,为古田“世界菌菇中心”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情感聚力:构建跨国精神家园

大会系列活动着力强化侨胞身份认同,凝聚情感共识。开幕式上,7位乡贤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奋斗历程,从“下南洋”的艰辛打拼到“闯全球”的创新突破,娓娓道来的故事引发全场强烈共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会组织全县14个乡镇(街道)全域联动开展“寻根谒祖”活动,带领海外游子重返祖宅宗祠、寻访儿时记忆,在焚香祭拜、邻里寒暄中重温桑梓情怀,为35万海外侨胞构筑起“离乡不离根、隔海不隔心”的精神家园。

通过大会主题发言,参会侨胞在现场熟络起来,纷纷在现场合影留念。(供图)

侨心向党:大侨务观的古田实践

这场全球古田人的团圆盛会,更是古田打好“新时代侨牌”的重要实践。大会期间的招商签约、发展座谈等活动,有效促进了侨资回归、侨智汇聚、侨力凝聚,为“侨助共富”示范点建设、乡村振兴及“世界菌菇中心”建设注入全新活力。正如“大侨务”观所倡导的“跳出地域侨局限,融入全球侨格局”,本届恳亲大会不仅加固了情感纽带,更搭建了长效合作平台。未来,古田县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侨史研究、全面优化侨务服务、推动侨贸融合发展,让35万海外侨胞的智慧与力量,成为千年古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久动力。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记者:胡美东 实习生:邱郁雯)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