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丝路和美新画卷 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大赛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共绘丝路和美新画卷 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大赛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9 18: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绵绵丝路,见证着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友好故事。当镜头跨越山海相连,一幅由国际青少年共同绘就的“美美与共”画卷,在“有福之州”徐徐展开。

11月18日,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大赛启动仪式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柬埔寨教育青年体育部国务秘书春·奇温,马来西亚旅游文化与艺术部副秘书长苏仁德伦,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秘书长、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栋,福建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曾章团,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叶晓兰,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会员代表、驻华使领馆代表、评审专家、大赛获奖选手代表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国际文化交流盛会。

叶晓兰向所有参加大赛青少年选手表示祝贺,并向出席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成立以来,通过举办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活动,推动福州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城市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为福州经略海洋、扩大开放提供了新的载体。“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连续成功举办,取得累累硕果,正是委员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期待有更多青少年能成为丝路文化的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用影像诠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春·奇温表示,青年是国家发展与促进国内外合作的核心力量,青年们的摄影与短视频创作不仅是他们热爱的事业,更是最具感染力的全球通用语言。衷心希望这次比赛能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青年分享经验、交流多元文化、共创未来的重要平台,也鼓励青年们积极参与更多比赛,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现场,评委代表对本次获奖作品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了参赛选手通过作品所展现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跨文化表达力,通过镜头诠释了对“丝路精神”的理解,作品中既有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展现,也有对异国风情的好奇探索,更有对和平共处、互助同行的美好期盼。期待第五届大赛中能看到更多青少年用镜头延续这份热爱与探索,让丝路故事在光影中不断续写,让文明之美在交流中愈发璀璨。

颁奖典礼现场揭晓了获奖名单,并为获奖选手代表颁发了奖状。

5位获奖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菲利普斯·迪米特里乌来自福州友城塞浦路斯尼科西亚,他凭借作品《塞浦路斯传统编篮匠人》获得了摄影A组的一等奖,他表示这份奖项是对他用影像诉说故乡的认可,为自己能参与这场文化盛典而感到自豪;来自泰国的王保光拍摄作品《我最喜欢的中国元素》获得了短视频A组一等奖,他期待未来与各国朋友加强交流、深化友谊,让文明之花在丝路绽放;马尔代夫艾莎特・沙哈玛拍摄的《写在椰壳上的友谊》获得短视频B组的一等奖,她由衷感谢大赛让不同文明相遇,建立起超越国界的文化共鸣;来自尼泊尔的尚巴维・纽帕内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体会到中尼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互学互鉴与友好情谊的真正价值;来自福州第三中学的苏润表示,在本次大赛青少年用镜头打破文化隔阂,让世界看见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丝路。

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自启动以来,便以其广泛的国际性与青春的创造力吸引了全球目光,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共收到来自全球五大洲70个国家和地区的2819件参赛作品,其中东盟十国青少年均有参与,带来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优秀作品。4个组别共评选出一等奖1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优秀奖80名,共计152件作品。组委会还推选出了优秀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这些作品既汇聚了跨越国界的青年视角,呈现文明交融互鉴的图景,又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人类文明的深邃殿堂,生动展现出丝路精神的文化交流内涵与时代活力。

活动现场,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栋宣布第五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正式启动,大赛以“丝路同行,青春共语”为主题,大力鼓励更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用镜头追寻丝路印记,呈现多样文明之美,共同书写丝路合作的新篇章。

随后,领导和嘉宾参观了大赛优秀作品展,感受丝路魅力与风采。

活动期间,获奖选手代表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寻福之旅”,先后参观走访了三坊七巷、烟台山、鼓岭、马尾船政等福州代表性景点。他们亲身体验了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蓬勃的发展活力。在交流过程中,各国青少年进一步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共同书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青春篇章。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