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平潭与南岛语族》在央视播出

纪录片《平潭与南岛语族》在央视播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4 14: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首次系统性阐述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填补了国内相关科普传播空白。

前不久,由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平潭与南岛语族》在总台科教频道播出。这是首部系统性阐述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纪录片,以细致的历史解读与精美的镜头语言,向公众揭示了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之谜,深度契合文化强国与海洋强国战略部署。

图片

壳丘头遗址位置图。(供图)

南岛语族,一个人口多达4亿的庞大族群,其分布范围北起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南抵新西兰、西至马达加斯加岛、东到复活节岛,跨度范围几乎覆盖了半个地球。而坐落于平潭的壳丘头遗址群,正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关键区域。

2021年,“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正式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而这部纪录片不仅是近五年南岛语族相关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全景式展现该领域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科普传播的空白。

图片

在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内,两岸学者观看模拟南岛语族先民生活的宣传片。(资料图)

“经过五年深入研究,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南岛语族的起源与平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纪录片的推出恰逢其时,正是对这些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与呈现,让学术研究走出象牙塔,激发公众对探索海洋文明的兴趣和热情。”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说。

在国际考古学界,南岛语族相关研究是一大热点。但对国内公众而言,南岛语族的故事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录和还原一段封尘的岁月,更是要将这段历史重新带回当代公众的视野。”纪录片摄制团队成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编导陈娅娜分享了创作初心。

图片

摄制团队在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拍摄。左起分别为:航拍手赵益、导演陈娅娜、摄助魏珂铭、摄影师祝璇。(受访者供图)

在一年多的拍摄周期里,摄制团队多次赴平潭实地取景、深度采访,力求围绕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等方面,以精心编排的叙事结构、引人入胜的视听语言以及创新的表达方式,向世人科普南岛语族的前世今生。

图片

如何丰富纪录片的表现元素,使其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观赏性?拍摄期间,实验区党工委宣传与影视发展部全程提供高效保障服务,在创作阶段还创新提出构建“学术研究+自然风光”相融合的脚本。循着这一理念,摄制团队摒弃晦涩术语,在严谨的人物访谈与情景重现之外,更将镜头对准平潭美丽的海岛风光,多角度展现平潭之美,实现知识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摄过程中,实验区党工委宣传与影视发展部始终鼎力支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我们打通拍摄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一路绿灯’。”陈娅娜说。

图片

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资料图)

接下来,实验区将以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为核心载体,推动“考古+旅游”“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并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研学,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也为全球海洋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桥梁。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 通讯员:丁云)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