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以工代赈 孕育技术新农人

福建永定:以工代赈 孕育技术新农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6 20: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的严伟坤大叔载着孙女路过新铺的沥青路面,前往位于集镇的幼儿园,晨光透过路旁鲜红的枫叶,在地面织就一片流动的彩霞。

“从前雨天坑洼积水,骑车打滑;如今路平灯亮,连孙女都爱在这跑。”这是严大叔近段时间常挂在嘴边的话。

近日,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军营片区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工代赈项目正式竣工。总投资780万元的项目涵盖道路改造、供排水升级、挡土墙修建及村容村貌提升等工程,通过4.5公里环村道路“白改黑”工程,将原本坑洼的水泥路面升级为沥青路面,平整度提升40%,夜间照明覆盖95%区域,彻底解决雨天积水、夜间出行难等问题。

“依托这个项目,我通过岗前技能培训,从‘普通工’变成了‘技术工’,日薪从120元提升至230元,实现家门口拿高工资的梦想。”说起这个项目村民严天林也高兴万分。

像严天林一样,龙潭镇枫林村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期间,严格落实“能用人工不用机械”的以工代赈政策,优先吸纳本地80多名劳动力参与施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超过230多万元,人均增收超2.6万元。

永定区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坚持“政策引领、机制创新、产业融合”三位一体。在政策执行层面,严格执行《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确保劳务报酬占比不低于中央投资的40%,2025年第三批项目劳务报酬占比达45%,高于国家标准。在机制创新方面,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合作社”承接模式,如龙潭镇枫林村项目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吸纳本地劳动力,实现“建设-就业-管护”全链条覆盖。

“对劳务报酬发放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达标项目,上级不予验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永定区龙潭镇党委书记张正锋表示,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增收”的朴素智慧,既实现基础设施跨越式提升,又培育出一批“技能型”新农人。

据介绍,今年来,永定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广以工代赈的决策部署。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政府投资等重点项目领域中,推广以工代赈项目,项目通过“村民自建”方式,将技术培训嵌入施工全程,让村民从“卖力气”到“学手艺”。据统计,2025年,永定全区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个,争取资金2078万元,资金争取量在全省各县(区)中排名第一,通过以赈代工项目的实施,超过500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胡美东 通讯员:熊川 饶建平)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