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餐饮行业陆续复工 就餐实名登记请您别怕麻烦

(海西晨报 记者 郭钦转 张玲玲 见习记者 李梓莹)餐桌间距应保持在1.5米以上,顾客间隔应保持在1米以上;晨报记者发现,一些已经开放堂食的街边小餐馆,并未实行顾客的实名登记,也少有人堂食。

厦门餐饮行业陆续复工 就餐实名登记请您别怕麻烦

来源: 厦门网
2020-03-02 15: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郭钦转 张玲玲 见习记者 李梓莹)餐桌间距应保持在1.5米以上,顾客间隔应保持在1米以上;各餐饮单位要测量入店人员体温,建立用餐顾客可追溯台账,台账必须登记至少1名就餐顾客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2月24日,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疫情防控组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餐饮行业管理、防止疫情传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厦门餐饮行业的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一周过去了,各餐饮企业运营的现状怎么样?对于《通知》要求的执行情况如何?晨报记者兵分多路,对厦门的部分餐馆、食堂开展了调查。

走访

多数连锁餐厅都能执行相关要求

随着《通知》的发布,厦门的各大连锁餐饮企业陆续恢复了堂食业务,一些餐馆的客流也在逐渐增加。晨报记者现场了解到,多数的连锁餐饮企业都能认真执行用餐间隔、顾客实名登记的相关要求。

SM城市广场的电台巷火锅店是较早开放堂食的餐厅之一,近日的晚餐期间,顾客甚至需要等位。晨报记者在该店采访时看到,店外还有9桌的客人正在等待叫号,在店员的安排下,即使在等待的顾客也按要求做到了间隔1.5米。顾客进店前,都进行了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此外,餐厅还要求每桌的用餐人数不能不超过3人。

在宝龙一城的姜虎东白丁烤肉店,为了达到用餐间隔1.5米的要求,店内的座位安排也做了一些调整,能够接待顾客的数量有所减少。“因为烤肉店的外卖不好做,自从餐厅开放堂食之后才慢慢恢复过来。”店员小廖表示,即使顾客变多了,他们也要控制桌数,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晨报记者发现,一些已经开放堂食的街边小餐馆,并未实行顾客的实名登记,也少有人堂食。

影响

多数顾客能积极配合实名登记

采访中,记者并未遇到有顾客不配合间隔用餐或者信息登记的情况,厦门市民对于《通知》要求的配合度很高。

昨日中午,在厦门真豪佳(江头美食城店),顾客在柜台点餐前,都能主动填写表格,登记个人信息。“不会麻烦,就写一下,也算对自己负责,对在同一家餐厅用餐的人负责。”一位顾客表示。

“虽然被要求登记、测体温,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着想。”在前埔南区的一家闽南猪脚饭餐馆,一名陈姓食客拿到餐后主动与其他人间隔坐,他告诉记者,他自己不爱煮饭,大部分时间都是叫外卖或去餐馆吃。最近开放堂食以来,他觉得方便了很多。

“其实就餐登记不太会影响我们的生意,反而对我们有好处。”尊宝披萨店的店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订单以外卖为主,堂食顾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不足

餐企缺乏力量实现有效登记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多数餐馆都准备有用于客户登记的表格,格式并不统一,内容项目主要是就餐时间、顾客姓名、联系方式,基本上符合《通知》的要求,少部分餐馆还增加了“就餐桌号”一栏。

登记工作主要是由就餐顾客自己填写,从现有的登记表格看,上面的字迹各异,有一些难以辨识,甚至有个别登记的手机电话号码只有10位数。

上面登记的姓名是否就是餐顾客的真实姓名?电话是否能够打通?各餐饮企业大都表示以他们的力量难以做到核实。

“这只能靠顾客的自觉了。”一家餐馆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顾客已经很配合餐厅的疫情防控工作了,但餐厅方面很难对顾客提出强制性的要求。

创新

部分连锁餐厅用上“扫码”登记

昨日中午,记者在厦门本土餐饮连锁餐厅宴遇(万象城店)看到,该店在餐厅门口摆放了一个“安心用餐”二维码,顾客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自动进行身份识别完成就餐实名登记。

更重要的是,通过该方式登记的信息可以更好地和厦门新冠肺炎监控溯源系统其他模块(如入厦登记、厦门健康码等)联动应用,促进我市疫情联防联控整体工作开展。

据了解,依托“i厦门”实名认证体系和厦门市新冠肺炎监控溯源系统,这是一个为各餐饮单位提供的免费解决方案。各餐饮单位可根据需要自愿通过“家住厦门”或“厦门市民卡”微信公众号申请使用。该方案还可应用于商场、超市、电影院等各类人流量密集场所。

自2月27日推出以来,目前全市已有百余家餐饮企业提出申办需求。

(郭钦转 张玲玲)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