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福州3月5日电 引领带动人才集结抗疫一线和帮助人才企业重启加速,稳抓“双线作战”,是厦门市早已成竹在胸的战疫“路线图”,不仅要带领人才群体“一起送瘟神”,更要和他们晴雨共担,“一起迎财神”。目前有数据显示,厦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位居全国33个重点城市之首,城市生产生活恢复程度指数位列全国第2,全国“城内出行强度”涨幅前10城市,厦门位列第1,在人才回流的带动下,厦门已经启动经济发展“快进键”,正在迅速“满血复活”。
疫往无前,人才是最美天使
春节期间,市委人才办就发出《致全市广大专家人才的疫情防控倡议书》,号召全市各类人才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积极汇聚疫情防控正能量。
“我是湖北武汉人,应该带头回去支援家乡。2003年,我曾参加抗击SARS疫情,现在分管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工作二十五载,党龄二十六年,管理和临床经验方面都比较丰富,熟悉流程。这次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韶华,共赴国难,不破楼兰誓不回!”市拔尖人才、市高层次人才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尹震宇副院长多次请缨,最终作为医疗领队带领医护人员队伍驰援武汉。
全市医疗卫生人才第一时间响应福建省卫健委关于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武汉应对疫情的号召,目前已有3批共302位医疗卫生人才奔赴武汉。
拔尖人才邹剑寒领衔的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钟南山团队向火神山医院定向捐赠价值300万元的准医用级空气净化器;“双百企业”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庆阁教授带领团队于1月31日就研发成功了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取试剂,目前每周可向市场供应4.2万人份;青年“双百”人才卢竑岩创立的吉比特公司成立工作小组联系多方物资对接渠道,连续5天坚持24小时与海内外爱心同胞对接跟进,带头捐赠3200套医用防护服和7400个医用外科口罩;华云数据董事长、总裁,“双百计划”人才许广彬亲自组织全球采购,向湖北武汉、江苏、安徽、福建、北京等地相关单位先后捐赠医用口罩超过20万只,累计捐赠IT设备和医疗物资价值超500万元。
政策加力,政府是贴心管家;
疫情发生以来,厦门市陆续发布15条暖心措施,从金融、税务等领域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包含信贷规模不下降、融资成本降低等;出台17条举措关爱“疫线战士”,对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在网络数据技术支持、防控识别技术等方面做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企业予以资金奖励;超常规采用免评审、经费定额包干并一次性拨付等方式,分2批立项32个“抗疫”项目,承诺帮助2000家企业提前获得7.2亿元研发补助。企业复工复产后,厦门市委市政府成立三个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出台18项具体举措,从免费包机、包船、包车接人到“一对一”设立政府服务专员,密集推出援企稳岗政策大礼包,为企业输血供氧,打通援企政策最后100米,交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战时答卷。
结合复工复产大走访,厦门市也把人才项目扶持资金兑现由每季度一批提速为每月一批,重点人才项目、重点企业即时办理。“疫情导致公司海外订单交货延期,40万的人才扶持资金真是雪中送炭,150万的工程款也提前结清了,正好用来补充公司现金流。市委组织部为人才企业排忧解难,让我们经营更有底气、创业更有信心!”厦门市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智联通信公司董事长谢大成说到。此次首批人才扶持资金拨付共涉及24家人才企业,总金额达2350万元,同时加急拨付的本土领军人才“特支计划”扶持资金达1197万元,扶持对象就包括本次出征湖北抗疫的12位医疗高层次人才。
鸥鹭南飞,厦门成人才高地
“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全年力争引育高层次人才600名,引进柔性引才6000名,接收毕业生就业6万人以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全市所有人才工作者划定了一条“跳起摸高线”。
不等不靠,全力引才。2019年厦门市全年引才数量创历史新高,成功突破了引育高层次人才500名,引进柔性引才5000名,接收毕业生就业5万人以上的既定目标,全年审核接收毕业生来厦就业同比增长25%;创新实施外国高端人才“一卡通”试点工作,挂牌成立全省首家外国人服务站,8个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133个外国人才项目报名参加海外创业大赛,全年留学人员来厦就业比增25.1%。
不仅如此,厦门市着力还完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对顶尖人才提供200平方米免租10年人才房或1000万元购房补贴,A、B、C类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最高200万元,或可申购最高15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价格优惠55%,政策力度全国领先,首批审核确认享受安居政策的各类人才878人,目前已有267户取得首批次人才选房资格,预计发放住房补贴1.1亿元,有效缓解高房价对人才聚集的制约。同时,推动出台“三高”企业骨干员工住房保障政策,市级公租房面向“三高”企业推出专门批次,已为“三高”企业骨干员工配租121套(363床)。
用重磅政策缩短引才距离,近年来,厦门市连续抛出8大人才政策大礼包,不仅用柔性引才政策干货吸引人才群体“云献计”,还将进一步凸显厦门“干净、清新、开拓”属性,让人才群体感受到特区速度和担当。
1.出台柔性引才专门举措。
对企业采取“飞地引才”、短期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的柔性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我市企业在外设立机构全职聘用的人才可参照本地人才申报各类重大人才工程,为来厦开展合作的柔性人才提供最高每月10000元的租房补贴;认定“火炬域外研发中心”并兑现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引进人才、用好人才。
2.上线空中双选会“云平台”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主办,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搭建“智慧厦门·梦想起航——厦门市企业面向院校毕业生线上大招聘”专属线上招聘平台,覆盖全国近千所高校,并在10个引才基地城市150所重点院校做持续深入宣传推广,加强毕业生人才与厦门市企业的对接,为我市产业复工复产达产提供全天候、不断线的云招聘服务。
3.全力导入高校智力资源。
深化校地合作,与中科院计算所、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签署共建协议,与教育部、清华大学等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厦门基地,每年定向引进一批名校博士生来厦开展短期科技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留厦”博士生发放130万元购房补贴。
4.实施优秀人才举荐制度
鼓励相关单位积极推荐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优秀的人才和项目,在“百人计划”“双百计划”等省、市级项目遴选时给予倾斜支持。
5.升级海外人才项目服务孵化体系。
修订完善“白鹭英才卡”制度,完善出入境、落户、住房、个税、通关政策内容,建立绿色通道及服务专员制度。专门设立外国人才工作站、移民事务服务站,推进外国人才高端人才“一卡通”试点工作,赴外设立协同创新中心,持续举办海外创业大赛,充实海外人才项目储备。
6.完善“人才+资本”服务机制。
依托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专门开设“医药医疗特色板”,助力抗疫一线企业加快申报相关资质和扶持政策。减免人才企业股权质押费用和交易手续费,帮助人才企业在“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挂牌并开展投融资服务。
7.进一步解决人才购房难题。
简化程序,实现毕业生接收网上即时审核“秒批”。本科及以上学历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人才人才可在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范围内购买1套自住商品住房。
8.开展“人才发展服务周”系列活动。
发布最新“群鹭领翔”宣传片,公布厦门智力环境指数白皮书,联合各部门出台产业人才政策2.0版本,集中为人才和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持续增进人才城市融合度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