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福州3月23日电 新冠肺炎疫情给多个行业带来冲击,对本应销售旺季的连江鲍鱼来说,影响尤为巨大。
“低于成本价也销不出去!有的养殖户春节后一个都没卖……”连江县鲍鱼协会会长吴永寿的话,点出了当地近万养殖户的现状。
对此窘境,福州市、县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养殖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尽力帮助打开销售渠道;协会和养殖户则全力开展生产自救,以共克时艰。
然而,疫情造成餐饮业停摆的现实,让超过80%的鲜鲍销路直接堵死。如何解决连江上万吨鲍鱼的去向,仍是燃眉之急。这次疫情暴露的行业短板,在疫情过后怎样去弥补,引起相关各方深思。
滞销
“钱袋子”成了“重担子”
“春节前,鲍鱼价格一路走高,原想养大点再卖,没想到‘砸’在手上了,春节过后一个都没卖出去。”3月21日,位于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村海域的鲍鱼养殖区,阳光灿烂、风平浪静,养殖户郑自城却脸带愁容。
老郑的养殖渔排内,有6000笼共4.8万公斤鲍鱼滞销,只好继续养在海里。鲍鱼无法出笼,资金就无法回笼,养殖成本不断累加。“每个月工人工资10多万元、饵料支出20万元,还有海域租金、渔排维护费……”老郑扳着手指头算给记者听,“新一批鲍鱼苗也要及时投放,这又是一笔开支。”
接下来,成年鲍的存活率也会随着气温升高而下降,拖久了,损失难以估计。
仅后湾村,从事鲍鱼养殖的村民就达半数约500户。
“鲍鱼以海带、龙须菜等为饵料,鲍鱼滞销将直接影响海带养殖业发展,间接拉低鲍鱼苗种价格,从而拖累整个产业链。”吴永寿说,连江鲍鱼主养区集中在苔菉镇、黄岐镇、安凯乡、下宫乡等,目前全县约有上万吨鲍鱼滞销。若短期内无法消除疫情影响,鲍鱼养殖业将“一损俱损”。
鲍鱼大量滞销导致价格持续走低,有限的销量,也是以低于成本价换来。比如,市场主打产品10头鲍(10头0.5公斤),每公斤成本约90元,收购价极少低于100元,如今跌至80元甚至更低,依然乏人问津。
在后湾村码头,往年这个时候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以前一天发好几车货,现在好几天发一车货。”郑自城不胜唏嘘。
行动
齐心协力助鲍农渡难关
鲍鱼是连江最大的渔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2019年该县鲍鱼产量达4.8万吨,占全国鲍鱼产量的三分之一。
不断扩大鲍鱼销路,最大限度减少鲍农损失,助行业渡过难关,成为各方共识。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商务局等部门与永辉超市、朴朴等大型平台对接,平价销售活鲍。在部门推荐下,永辉超市通过向养殖企业直接采购的方式,以亲民、实惠的价格,每天推出近千公斤活鲍,受到消费者欢迎。永辉超市还与连江一些鲍鱼深加工企业对接合作,在各大门店陆续上架鲍鱼深加工产品,并同步进行线上线下营销。
市海洋与渔业局甚至直接替养殖户卖起了鲍鱼。3月16日起,该局利用东部办公区内多部门集中办公优势,通过工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组建相关联络群,以最实惠的价格,让楼内干部职工自愿参与认购,截至20日,累计向机关单位、周边社区销售1500多公斤鲍鱼,同时向酒店推荐、争取了3吨鲍鱼的订单。
“这些鲍鱼又大又新鲜,口感很好,又很便宜!”市农业农村局职工郑榕妍不仅自己买,也推介给身边亲人、朋友买。她说,自己也想尽一份力,帮养殖户渡过难关。
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黄新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将尝试线上直播等方式,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搭建更加通畅、方便的销售渠道,助力鲍鱼产业走出困境。
连江县也及时出台措施,采取线上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开设批发店、加工冻鲍出售等方式,增加鲍鱼销售量。
连江县鲍鱼协会会长吴永寿是当地最大的鲍鱼养殖户、福建中新永丰公司董事长。仅他一家就有300多吨鲍鱼滞销。为了自救,同时帮助其他养殖户解决鲍鱼出路问题,他投资建设的深加工生产线目前已在加紧调试,不久即可投产。
虽然行情暂时低迷,但鲍农们并没有放弃希望。记者在当地走访时发现,许多养殖户忙着新一年的投苗工作。“现在不投苗,明年底可能就没鲍鱼卖了。”后湾村鲍农林明顺告诉记者,鲍鱼的生长期一般在两年左右,需要提前算好每批鲍鱼的出笼时间,才能一批接一批出货,做到每年都有鲍鱼卖。
连江鲍农们最大的心愿,是疫情尽快结束,行情迎来拐点。
反思
传统产销模式难经风雨
疫情下的鲍鱼“无处可去”,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长期传统单一的产销模式,是连江鲍鱼难经风雨的主要原因。
“全国餐饮业停摆,鲍鱼行业也跟着按下了‘暂停键’。”吴永寿介绍,目前鲍鱼销售量的80%~90%流向餐饮业,占绝对大头。其流通渠道非常单一,即养殖户到中间批发商,再到餐饮酒店。这一现状引发的问题,在这次疫情中彻底暴露出来。
长期以来受到餐饮业“包养”,使得被誉为“海珍之冠”的鲍鱼,忽略了“百姓餐桌”这块最大的市场。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前,永辉超市福建区域各门店的鲍鱼销量,仅占各类水产品总量的5%左右。“鲍鱼并非民生刚需品,目前大众消费者的接受度、认可度普遍较低。”该负责人说,以往在大众消费者眼中,鲍鱼多以“贵族菜”的身份出现,动辄上百元的消费,让大众“敬而远之”,难以成为消费主力军。另外,消费者对鲍鱼的深加工产品也不太“感冒”,“大多数消费者的传统观念里,吃活鲜才是好的,对深加工品有一定的偏见”。
吴永寿说,对鲍鱼的消费偏见,跟整个行业的单一产销现状不无关系。吴永寿认为,社会助力可以缓解一时之困,但要真正让鲍鱼产业发生改变,提高抗风险能力,培养大众消费市场是唯一选择。在养殖端,要逐步走向标准化,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多生产平价鲍鱼;在销售端,更要从餐饮业为主逐步转向普通家庭的餐桌,抓住“百姓餐桌”这个最大的市场;在加工端,严格按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让鲍鱼冻品等加工品的质量、口感不比活鲜差。
令人期待的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有关部门已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或出台措施,通过多渠道销售、强化宣传展示、上马深加工项目等,解决鲍鱼产业发展的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