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舞闽风”陶艺展:匠心与古韵的陶艺之约

在这里,一场主题为“艺舞闽风”的陶艺展览吸引了不少陶瓷艺术爱好者的目光。2012年退役后,是留在家乡还是来泉州,何金旺思量了半年,他想在泉州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何金旺也颇受水墨国画意与境的启发,所以他的陶艺人物作品也具有写意的风格。

“艺舞闽风”陶艺展:匠心与古韵的陶艺之约

来源: 泉州网
2020-04-14 11: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润物无声新春展——“艺舞闽风”

匠心与古韵的陶艺之约

  《古韵泉州》

  《伯牙鼓琴》

  《绝唱》

  富有泉州元素的手绘陶瓷杯子

■记者 李心雨 文/图

这些天,古城金鱼巷22-4号,原本幽静的小院渐渐热闹起来。

在这里,一场主题为“艺舞闽风”的陶艺展览吸引了不少陶瓷艺术爱好者的目光。这些作品都出自何金旺陶艺工作室,和来访的客人聊起陶艺,何金旺总有说不完的话。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品味出水墨国画的抽象写意,也能感受到文人雅士不拘一格的自由性格。他常常自谦地说,自己没有大的成就,也就做陶艺让他感到充实。

想在泉州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009年,何金旺毕业于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雕塑科班出身,毕业后作为应届生选择服兵役,两年的军旅生涯,部队画板报的工作几乎被他所承包。

2012年退役后,是留在家乡还是来泉州,何金旺思量了半年,他想在泉州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于积累多年的老本行陶艺,他想,即使没有成为职业选择,自己也是很难全然割舍的。而且泉州还有他的恩师,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陈伟长老师,“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仅给我专业方面的指导,还为我介绍工作,在关键的时候我总能得到鼓励。”

回首过去的7年,陶艺之路的初始,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没有工作室、没有时间、没有烧窑工具……2013年起,他除了给学生上课,在课余开始尝试做自己热爱的事。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19年年底。“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平日里的主业是带艺考生,一件陶艺作品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完成。因为在安海的一个朋友那里有烧制条件,我每烧一件作品都要从泉州辗转到安海,每次来回就是四小时车程。”

到第二年,他的作品开始有人问价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也开始参加大大小小的展览,每次作品都会被抢空,这些给他带来了很多自信。

朴拙粗陶阐发泉州的禅意古韵

此次展览展出的多为粗陶陶艺作品,粗陶本身带着朴拙的原始气息,既是自然、也是生活,何金旺希望用这种质朴清雅的材质描绘泉州人文,阐发泉州的禅意古韵,粗犷中带有细致雕琢。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何金旺说,《古韵泉州》中的东西塔,是泉州的代表,他加上呈现圣人模样的人物雕塑,力图还原朱熹这一经典诗句。《伯牙鼓琴》原本曾构思创作钟子期像,他在创作时果断中断,只做伯牙一人,更体现知音难求的孤独感。

除了粗陶陶艺的展出,这里还有他在闲暇时创作的手绘杯子、国画小品,内容丰富并且能够串联起来,这也是所谓“风”之形成。他创作的陶艺作品大部分以人物为主,形态面貌生动有趣,这也是他最为擅长的艺术创作题材。

另外,何金旺也颇受水墨国画意与境的启发,所以他的陶艺人物作品也具有写意的风格。展厅中除了各式人物粗陶作品,还摆放着不少水墨国画以及手绘文化茶具,都是带有泉州传统气韵的创作。

泉州文化民俗成为他的创作灵感

对于展览的主题“艺舞闽风”,何金旺取意于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他采取闽南文化特有的创作题材,用粗陶材料加以创作出陶艺作品。

“生活在泉州,泉州的本土文化、民俗典故逐渐成为我的创作灵感。我对泉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感兴趣,这种情感也流露和展现于我的作品当中。”何金旺说,对于许多像他一样的艺术家,泉州文化就像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滋养他们以此为灵感源源不断地进行创作。大家耳熟能详的“泉州东西塔”“弘一法师”等,以具象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充满期待。

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展示出自己的变化,自己的成长,也希望通过这样一场艺术嘉宴,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在互相交流学习当中,认识了解古韵古城文化。

(李心雨)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