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临江街道隘南社区道才巷内,有一口造型独特的古井,名为“隐泉”,这口井开挖年代已不可考,但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却令人回味。
隐泉井盘东侧有“隐泉”二字,上款写有重修的年代,落款是卫生局的印章,字面当年还用碎石点缀,55年过后,更显斑驳。
井上写有重修年月。
隐泉隐于小巷之中,还曾隐于地下60余年。井盘西侧有一行字“此井湮没六十余年,今秋‘水改’发掘重修”,落款是“泉州市卫生局一九六五年八月”,算起来,清末年间,这口古井曾一度荒废无踪,隐至到1965年才重见天日,重修之后,至今仍然水质清冽,附近居民日常在这里用吊桶打水使用。
隐泉内部呈方形,四周筑有石材,井水澄澈。
关于“隐泉”二字,在古文中并不罕见,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有“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的诗句,说的是“竹隐于泉”的唯美意象。宋代僧人释怀深则写过 “杖藜来赴庐由饭,喜见公家园有蔬。安得龙眠老居士,丹青重画隐泉图”。
这口隐泉名字的来历,坊间传说是此井“六十年一充盈,六十年一干涸”,以一甲子为轮回,时隐时现,故称“隐泉”,这一说法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但并不被熟知的老街坊认可,一位在井边打水的老街坊称,自己没见这口井干涸过,也没听过“六十年会干涸”的说法。
发财树枝叶繁茂,据说是因为隐泉润泽。
隐泉西侧,曾是城南著名的苏家花园,陈允敦先生《泉州古园林钩沉》一书的“清代园林”篇中,赞其“匠心独具,始克臻此”“园雅何须大,景幽岂在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花园已荒废至今,如今门前挂有“危房”告示牌,房顶多生薜荔。房前还有一棵高大的发财树,与隐泉互为映衬,显得静谧优美。
苏家后人李诗白女士回忆说,她幼年在苏家花园长大,隐泉位于苏家花园门前,是一口公用水井,她也没听过这口井会干涸这一说法,或许是人们对名字来历的猜想,慢慢成了有趣的谈资。(王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