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南路指挥巷口
矗立一座高大精致的洋楼
从1929年建成后的几十年里
这里一直是泉州第一高楼
近百年时光过去
大楼还是那么卓尔不群
往事还是那么动人心弦
城南两大商号联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侨光电影院门口拍摄的刘宅,还可以看到刘家人在阳台上。(李佰佳/供图)
从刘宅一个阳台拍摄的另一个阳台上女主人李佰佳和女儿的合影,下面是难得一见的中山路街景,路上有汽车,但自行车稀少,人们以步行为主。(李佰佳/供图)
李佰佳讲述家族故事,言谈举止中散发着知性和优雅。
李佰佳女士今年89岁,虽然有时会去菲律宾、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大部分时间还是住在泉州,这里有她的亲人、同学、朋友,还有她最为眷恋的乡音乡情。
李佰佳回忆,李家祖上是安溪湖头人,祖母26岁时守寡。父亲名叫李诗唐,惠安人, 两岁时被祖母抱养至李家。
在李佰佳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位乡邻有口皆碑的正人君子,记得小时候,兄弟姐妹有的欺负丫鬟,父亲就不高兴,把孩子单独唤至房内说:你是人,丫鬟也是人,她之所以当丫鬟,只是因为家贫,并非天生低人一等,所以我们要关心她,不能欺负她。在父亲朴实正直的言传身教中,兄弟姐妹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李诗唐12岁当学徒,16岁成婚后开始与亲戚合伙做生意,店号名为“同和”, 取“众人协同,和气生财”之意,李诗唐股份最多,担任经理。同和行位于中山南路46号,经营南北土特产批发生意,生意一直做到上海、宁波等地,也是城南的大富商。
18岁时,李佰佳刚从我国最早女校之一的厦门鼓浪屿毓德女中毕业,她小学和初中则在泉州培英女校就读,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家闺秀,还当选学生自治会会长,准备到上海读大学,但因社会动荡,未能成行。过去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李诗唐的表姐是城南“胜裕行”刘家的媳妇,两家一商量,便决定亲上加亲,将李佰佳许配给刘家的三公子刘瑞昌。
乐善好施 帅气与善良集于一身
刘瑞昌俊朗帅气的容貌,丝毫不亚于民国时期当红明星。(李佰佳/供图)
李佰佳回忆说,先生刘瑞昌,字腾云,幼年就读求德小学、培元小学,1945年在漳州寻源中学毕业后,开始打理家族事业。
李佰佳介绍,刘瑞昌祖上是永春十九都青前乡人,光绪年间迁居晋江城关。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刘瑞昌曾祖父刘章谋和亲友共7人,在排铺街(今南岳后街)创办“胜裕油漆店”,历时25年。后经营不善,协议散伙,由刘章谋出钱买下该店,继续经营,并由儿子刘攸足和刘攸宣轮流管理。民国四年(1915年)3月,刘攸足与刘攸宣协议,由刘攸足支付给刘攸宣600块大洋,胜裕行归刘攸足独资经营,并在“胜裕油漆店”前加一个“刘”字,改称“刘胜裕油漆店”。
李佰佳以前常听家里长辈回忆起这段往事,1922年南大街(后来的中山路)要改建,政府要将南大街两旁打造成商铺,而刘宅这块地的房主无力翻建。于是1924年,刘攸足将这块地从房主手中典过来,记得地契上写得很清楚,典当期为10年。10年后,房主需要归还400块大洋的置地金和100块大洋的翻建金。不料几个月后,房主便决定将这块地以500块大洋卖给刘攸足。
刘攸足买地后,先盖了一座有两间店铺的三层楼,后来加盖了第四层,成为泉州第一高楼,历时五年,于1929年建成。在李佰佳印象中,在泉州当年最为富裕的城南,有三四层高的楼房,也不过三四家,站在楼顶可以看古城全景。
李佰佳说,刘攸足年老后,将泉州的企业交给次子、刘瑞昌的父亲刘叙东经营,又分别在石狮开了芳裕油漆店,在漳州开了瑞裕油漆店。1948年,泉州一些企业家南迁香港、台湾,刘叙东也在其列。20岁的瑞昌送父母到厦门后,折返泉州继续经营胜裕行,后来将业务扩大为五金、颜料、油漆,批零兼营,资本雄厚,名闻闽南,改成“刘胜裕总行”。
1956年公私合营后,刘宅的372号、374号曾租给人民银行35年,后来又成了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保险公司三家共用,直到上世纪90年代银行才搬离。由于多年用于办公,如今一楼和二楼有待修缮。泉州市区地方志学会成员许月才回忆说,1975年人民银行在各个街道居委会号召居民储蓄,他作为浮桥街居委会成员,还出席过在二楼召开的会议。
这是1945年的圣诞夜,刘瑞昌在影集扉页上创作的漫画,上面有圣诞老人奏乐的形象,用艺术字体写着:“彭城影集、瑞昌作于一九四五年圣诞之夜”。“彭城”来自泉州刘氏“彭城衍派”的郡望。(李佰佳/供图)
在个人爱好方面,刘瑞昌年少时就爱好摄影,会绘画,很早购买了照相设备,留下了刘宅和中山路的珍贵照片。
据《民建人物传稿》记载, 1949年泉州解放,刘胜裕借粮数十担,为泉州城的解放军筹备粮草以解放厦门岛,对恢复和繁荣泉州经济出力。
1950年,晋江县城关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刘瑞昌当选为五金颜料油漆业同业公会筹备会副主任委员。
1950年,泉州和全国一样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热潮,刘瑞昌参加反美示威大游行,带头提前预缴1950年所得税和12月份营业税,被评为当年泉州的纳税模范。
1951年,抗美援朝总会发动号召,刘瑞昌带头捐献,获泉州抗美援朝分会授予的爱国模范奖状。
1951年,泉州市抗美援朝分会给刘瑞昌颁发的奖状。(李佰佳/供图)
在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因市场疲软,刘瑞昌主动由刘胜裕号拨出七万元(新人民币),支持那些资金周转困难的行业恢复生产经营,度过淡季。
1951年,由五金化工电料等六个行业申请成立国际贸易小组,刘瑞昌也申请参加对外贸易,进口大小五金、染料、颜料,为活跃城乡经济而努力。
1954年,刘瑞昌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书。同年,刘瑞昌与瑞裕石油代理行的蔡光华、万源土产杂粮批发商陈盈元、华大荣记书纸行吴荣莹等,共同在安溪湖头创办泉州光明水力电化厂(即安溪电冶厂前身),其中刘胜裕总行投资22万元,超过全部投资35万元的62%。1956年改名安溪电冶厂,刘瑞昌任副厂长。
刘瑞昌与城南几家商号联合创办的泉州光明水力电化厂。(据鲤城区档案馆)
刘瑞昌是泉州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也是泉州市工商联第四、五届常务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李佰佳则是多届泉州政协委员。1956年,市政府需要拆建指挥巷马路,刘瑞昌将两层楼房和一座大厝无偿捐出。
此外,他还是泉州青年补习学校、溪亭小学、临江区中心民校校董,为资助教育事业不遗余力。
1969年,刘瑞昌受到错误迫害致死,1979年,泉州五交化站为刘瑞昌平反,恢复名誉,称其为“爱国的工商业者、国家干部”。曾任泉州市长的朱展华在1999年6月《泉南文化》杂志上说:“刘瑞昌是个求进步的爱国青年。”
刘家在开元寺游玩,当年各处的石狮子都搬到开元寺。(李佰佳/供图)
匠心独运的著名洋楼
刘胜裕总行大楼。
李佰佳回忆,为了打造这栋洋楼,刘家可谓不惜成本,专门从上海请来建筑设计师。当时寻常家庭即使盖洋楼,也只在柱和梁上用水泥。而刘宅所有承重墙都是用国外运来的粗钢筋和水泥浇筑,连墙壁都用水泥,至今仍然非常坚固。四楼顶东北角建了大蓄水池,雨水通过过滤系统可供日常使用。为了保证大楼重心平衡,还在西南角建了一座六角亭。经过泉州能工巧匠精心雕饰,大楼外立面各种珍禽异兽、树木花鸟至今仍栩栩如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刘宅内就用上了抽水马桶,在当时泉州可谓凤毛麟角。
4楼有一圈外廊,大厅内1924年的六角形马赛克瓷砖完好保存下来。
4楼北面装有货真价实的壁炉。
4楼外廊上具有异域风情,走廊东侧尽头的厕所,在上世纪20年代就装有抽水马桶,当年称“化学厕”。
4楼顶西南角有一个六角亭,可由铁梯爬上。由于大楼本身有四层,加上这个亭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泉州的制高点。1950年到1951年间,曾加装有警报器,2019年已卸下,送到博物馆收藏。
同一角度,刘家小朋友曾在这里玩耍,当时侨光电影院还未建造,可以望到远处的紫帽山。(李佰佳/供图)
四楼东北角是一个蓄水池,顶楼铺设了雨水过滤网,蓄水池有大小两个,大的蓄满,就流入下方的小水池,小水池满了就会通过管道排出,非常方便。中国传统宅院的蓄水池除了实用功能外,一般还会有风水的考量。
在三楼东北角,可以看到四楼蓄水池有水管能放水至三楼小蓄水池,小蓄水池上有缺口可以流出多余的水,下方则是接水的水槽,近百年前的设计就如此先进。
刘宅的三楼装有3个小巧别致的不规则六边形阳台,拐角一个,临街两个,富有浪漫气息。
同一角度,刘家人曾在这里晒太阳,街上有挑担经过的人,对面中山路上的那座洋楼如今已不复存在。(李佰佳/供图)
站在阳台上仿佛置身半空,可以看到墙壁上精美的雕饰和中山路街景。
同一角度,刘家孩子曾在这里专心致志读书。(李佰佳/供图)
据许月才介绍,如今大楼门前的“刘胜裕总行”招牌,出自泉州平民书法家伍荣光手笔。伍氏年少家贫,挑担行街走巷叫卖烟丝(俗称厚烟)。但伍氏好学,练就一手书艺。作为泉州大名鼎鼎的商号,刘胜裕选用走街串巷的平民书法家作品,可见刘瑞昌不拘一格,很有伟人风范。
此外,刘瑞昌在市政建设中无私献厝,识大体、讲贡献,体现传统儒商身上的急公尚义情怀。看到刘宅精美的大楼、刘李伉俪俊美的容貌和乐善好施的品行,可以说是对儒家经典中“富润屋,德润身”的一种诠释。
注: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溪亭社区和张朝阳、康黎英、李佰佳、蔡永怀、许月才、廖福伟、刘远双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文图: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