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一家文创店请了老石敢当镇守
威远楼前,一“石”镇煞,凶邪退散。
有朋自三明来,石敢当乐乎。
守护裴巷的石敢当年代久远,热心阿嬷的现场讲述,令访客入迷。
正如中国知名学者易中天所说:“走在泉州城,一不留神你就跟历史撞个满怀。”是的,在这座“藏宝之城”,那些数不过来的风物遗存会使旅居者叹为观止、心满意足。比如古城里的“保护神”——石敢当。
古街深巷 邂逅石敢当
那是个不经意的午后,阳光沿着古厝墙檐斜射在巷角。伴着偶来的微风漫步在故街旧巷,巷道延绵幽长。静谧的古巷里,只有脚步和大地碰撞的声音。
俶尔,感到有双眼睛正注视着我。我一阵心跳,走近,与它对视。原来是只蹲踞在裴巷18号民宅门旁的石敢当。这尊石敢当形态质朴粗犷,浅浮雕的“眼睛”略为清晰,模糊的“鼻子”“嘴巴”间藏着些许可爱。在清晰与模糊间,隐约透出关公的威武,又藏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它左边的脸连着腹部与左前足,被烟熏得黑黢黢的;左前足还裂开条缝,时光确实在它身上留下不少痕迹。
住在18号老宅,年近古稀的阿嬷介绍,她孩童时常坐在这尊石敢当上玩耍;现在仍会坐在石敢当上与邻居闲聊。这尊石敢当原是面对着庙宇,庙宇跟“路冲”风水性质类似,适宜开店却不宜居。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该庙宇的拆除,“冲庙煞”的需求消失,它就退休了……如今,它静静地蹲踞在巷边,注视世间的熙熙攘攘,昼夜交替;遇上知心朋友,也会一起回味过往岁月。
自古而来 镇宅保平安
石敢当在泉州扎根镇宅时间久远,街衢巷口可见其踪影。
外来人往往惊诧于它的样貌独特,不知其详;而不少泉州人可能知其功用,却不知其来历。关于石敢当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不少说法。其中,较为主流的三种说法分别为:神灵说、姜太公封神说、真人说。基于民俗学,古人对石头的原始崇拜,“镇宅神以蕴石”的“灵石镇宅”民俗在我国由来已久。“石敢当”一词最早见于汉元帝时代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寓意石头坚实不易腐朽,能抵挡,敢担当。人们认为,石头最坚硬,一切艰难险恶就让石头承担,即石头敢担当。
以石敢当镇冲制煞,是泉州自古已有的风俗习惯。泉州文史研究者杨清江先生介绍,承天寺面对承天巷的石敢当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宋代庆历年间,石敢当出土的最早实物石碑上刻“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等字。这也表明,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是“平安文化”的一种表现。
泉州著名文化人陈日升先生介绍,石敢当在泉州落户后,还传播到国内的台湾、金门,国外的日本冲绳等地。《金门县志》(1922年版):“浯地苦风,村落多在藏风处。其当风路口,每见有石刻巨兽,做猿狻张口人立状,俗语称风狮爷,云可挡风。”石敢当流传到风灾较繁的金门后,被唤作风狮爷。
时光流转 形制样式多
石敢当样式繁多,除石碑状带有“石敢当”字样的,还有石狮状、“石敢当”字加八卦图案等形制。它们大都一夫当关,精神抖擞,昂首挺立,直视前方;有股面对邪恶之无畏气势,抵挡煞气之慷慨正义。杨清江介绍,“石敢当”通常设立在“路冲”之处的房屋墙上或门前,以避开路箭的锐气,祈求全家平安。它们或立于巷口、墙上,或踞于屋顶上、府衙前。
已故泉州文史家陈泗东先生曾考证,古代泉州石狮分为两类:司守卫的“守门狮”与镇煞的“风狮”。泉州多数石敢当立于宅院外或街衢巷口,但在五塔巷一处民宅屋顶,却有尊立于风口的石敢当。清初泉州提督衙,即威远楼前的单独踞立的巨型石狮,即为“风狮”,据说起的也是石敢当辟邪、止煞、消灾的作用,抵挡中山路的“路冲”。如果你漫步在泉州古城巷道,俯仰之间,一不留神就会与守护一方平安的石敢当神交。
古与今的演进,新与旧的碰撞,无处不在,时刻交融。随着泉州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的推广,石敢当不仅屹立在街衢巷道起着辟邪冲煞保平安的作用,而且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物件,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艺术追求。
文化创新 需远离臆造
威严又可爱的石敢当,既令人敬畏,也令人喜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收藏老物件是一种奢望,古城文创品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目前,在泉州市面上的石敢当文创品琳琅满目:有树脂造的、石头刻的、针线绣的、植鞣革拓的……材料新颖多样,不一而足。有实用性较强的钥匙挂饰,也有美学艺术性较强的案头摆件。陈日升表示,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恰当结合,使石敢当更接地气,有益于“走出去”“走更远”。
在文化创意产业呈井喷式发展的趋势下,让文化变得更有意思、更接地气,不失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创新传播好方法。值得辩证思考的是,文化本质与文化创意如何兼备?陈日升给出建议:艺术需要创新,文化尽量守旧。就如南音一样,南音的本质传承千年都没有变,到我们这代及我们的后代,南音的本质都应该一点也不要改变。泉州知名文化人王先生的观点与陈日升的思考不谋而合:让有意义的事物变得更有意思,但应基于本质创新,避免臆造。比如石敢当昂首挺胸,无所畏惧的精神气质,是本源,不能为了迎合消费者而丢失。无论是文化创意产品,或是以其他形式呈现传播文化的艺术方式,都要不忘初心,不应该被市场牵着走。有句闽南俚语这样讲:不能“未学行,先学飞”。应该深入把握文化内核,才能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创新。
石敢当的古风古韵,文化渊源,早已融入了人间烟火。老石敢当的坚守,新石敢当的加入,使石敢当文化愈发层次丰富,余韵悠长,正如合奏一曲古今融合、新旧交替的和谐交响乐。
如果你生长或生活在泉州,相信你会因石敢当年年岁岁的守护与陪伴而更加敬畏与感恩;如果你是远方来客,相信你会迷恋于石敢当的魅力,并把平安与祥和带回家。
文:实习生 林水鑫 记 者 黄宝阳 图:林水鑫
(黄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