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梧林传统村落里的古建筑修复工:冒高温上“高台” 为古建披“古装”

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现场,古建修复工任向荣带着工程队在蔡芳界古厝进行迁建施工。”  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现场,古建修复工任向荣带着工程队在蔡芳界古厝进行迁建施工。

晋江梧林传统村落里的古建筑修复工:冒高温上“高台” 为古建披“古装”

来源: 泉州网
2020-07-31 09: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泉州网7月30日讯(记者 许雅玲 陈起拓 实习生 赖艳云)昨日下午,天气闷热。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施工现场,蔡芳界古厝正在进行迁建施工作业,古建筑修复工任向荣蹲在屋顶,对每垄筒瓦沟进行均匀的勾缝补隙,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很热,基本上待外面半小时就浑身是汗了。但是干我们这行就这样。”

  古建筑修复工任向荣带着工程队在蔡芳界古厝进行迁建施工

任向荣说,蔡芳界古厝属迁建建筑,要先将原建筑的每一根梁柱拆解编号,再转移到梧林传统村落里照原样进行复建,最大限度地保存建筑的原有样貌。复建工程从今年3月开始,工程队目前已完成墙体砌筑、木构件安装,正在进行屋顶瓦片的铺设、勾缝等。“迁建建筑的每个配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搬运、复建时,需要非常小心,注意保护。”

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现场,古建修复工任向荣带着工程队在蔡芳界古厝进行迁建施工。

为了顺利推进工程,任向荣带着工程队每天作业九个多小时,一天下来,衣服都是湿的,有时候汗水流到嘴里都是咸的。高温天,暴晒中的瓦片十分烫手,工人们全副武装,戴着草帽、穿着长袖衣服作业。项目指挥部还为工人们准备了防暑降温的菊花茶、凉茶、矿泉水等。

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现场,古建修复工任向荣带着工程队在蔡芳界古厝进行迁建施工。

“古建筑修复是个细致活,修修补补,耗时耗力,年轻人哪坐得住?”任向荣今年54岁,是惠安人,在古建筑行业工作了20多年。他从17岁开始,跟着舅舅在古建筑工地上做学徒。23岁那年,他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最开始做住宅施工,后来做古建筑施工,目前队里的古建筑修复师傅大多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工人。“我们这行业非常需要有经验、有技术的古建筑修复工人,所以大多是老工人,我算是我们工程队里最年轻的了。”

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现场,古建修复工任向荣带着工程队在蔡芳界古厝进行迁建施工。

任向荣最骄傲的是,他曾参与安平桥中亭、泉州西街116号、泉州少林寺部分景观墙等修缮工作。“看到这些古建筑被修复起来,心里很高兴。”他说,近年来泉州掀起一阵修复古建筑的热潮,让那些蒙尘已久、几近没落的古建筑再披“古装”、重焕生机,作为古建筑修复工,很荣幸参与其中。

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现场,古建修复工任向荣带着工程队在蔡芳界古厝进行迁建施工。

(许雅玲 陈起拓)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