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防火系统 打造本土文化展示窗口 王顺兴信局保护利用开新篇

近年来,鲤城区不断加大对王顺兴信局旧址的保护力度,加固修缮、安装防火系统、尝试活化利用,让这座百年侨批局再焕光彩。”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未来,王顺兴信局旧址不仅是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存,还将成为展示本土文化的窗口。

安装防火系统 打造本土文化展示窗口 王顺兴信局保护利用开新篇

来源:泉州网 2020-08-06 11: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王顺兴邮局 (张九强 摄)

泉州网8月6日讯(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黄凯杰)位于鲤城区江南街道王宫社区的王顺兴信局,是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其包括奇园、船楼和书房三处主体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是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代久远且疏于管理,主体建筑出现多处不同程度的损毁。近年来,鲤城区不断加大对王顺兴信局旧址的保护力度,加固修缮、安装防火系统、尝试活化利用,让这座百年侨批局再焕光彩。

科技手段护老宅 智慧用电系统实时监测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泉州王宫村人王世碑分别在菲律宾马尼拉和故乡泉州开设王顺兴信局。王世碑过世后,1928年,他的儿子王为奇兴建了奇园,主楼矗立至今,当年曾是信局的主要经营场所。

去年,鲤城区文化体育与旅游局委托第三方公司,对辖区所有文保单位的电气线路情况进行勘察,发现王顺兴信局旧址的电气线路布置杂乱,存在火灾安全隐患。为消除隐患,工作人员给电线穿上了绝缘“外衣”。“在王顺兴信局进行电气线路改造提升,需要注意两个要点,其一不能在文物本体上乱钉,必须进行技术处理。其二要与文物风貌相符合,绝缘材料颜色的选择要庄严质朴。”鲤城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此外,王顺兴信局旧址还安装了智慧用电系统,能实时“在线”监测线路电流、温度等数据变化。当出现漏电、温度过高、电压不稳等情况时,系统会及时精准地向主管部门、通信公司和业主单位负责人进行信息反馈,以便第一时间排查处理。同时,该系统还可预设一个预警时间段,超过时间无人处理,后台会自动关闭电闸,确保安全。

王顺兴邮局奇园 (张九强 摄)

活化模式新探索 打造本土文化展示窗口

近年来,鲤城区加大对王顺兴信局旧址的保护力度。原本,奇园洋楼三层屋顶的围墙、阳台地面等处,草木肆意生长,有的植物根系与墙体融为一体,导致建筑物出现墙体开裂、屋檐斜板脱落等情况。今年维护加固工作启动后,采用了人工整治或化学处理方法,在清理杂草、树木的同时,确保了文物不被破坏,院落也一改以前杂乱的面貌。

离奇园不远,就是形似大船的“船楼”,一长排的房间群,据称以前是给信局员工处理银信和住宿用的。因年代久远,“船楼”出现自然老化、损毁等问题,经过市文物局、文保专家等联合现场勘察,区文保中心启动抢救性保护,聘请具有文物保护修缮资质的施工单位对“船楼”进行了支护加固。

“今后,鲤城将探寻活化利用新模式,力促百年信局恢复昔日光彩。第三方公司也将在这里开设展厅,弘扬侨批文化,重点展示拍胸舞、火鼎公婆等非遗文化。”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未来,王顺兴信局旧址不仅是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存,还将成为展示本土文化的窗口。

(殷斯麒)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