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泉边环境优美。
泉州文庙广场的夫子泉古井,建于南宋隆兴年间(公元1163年-公元1164年),距今已有850余年。夫子泉底座是正方形石埕,井盘外方内圆,出于安全考虑,用铁链封住井口,井底仍有水源,年深日久,已无人使用。
井盘外方内圆,端庄大气。
夫子泉有新旧之分,如今大成殿外的夫子泉是新泉,在清嘉靖年间重新疏浚而成。据《晋江县志》载: “绕门(圣域门)而南为夫子泉。……(旧夫子泉)后湮。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教授唐尧宾重浚,于此立碑其上。
井上原有石亭和一块1.5米高的石碑,石碑为嘉靖年间立,上有“夫子泉”三个字,字径各约40厘米,无署名。如今石亭已不存,石碑被收藏在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
有趣的是,文庙内“青云路”“洙泗桥”“夫子泉”三块石碑均无署名,学者陈允敦在《泉州名匾录》中认为,这是因为无论书写者多么名噪一时,在孔圣人面前均不敢署名,以示谦逊、尊敬。
以前的仕子从中山路泮宫口进入文庙,走在青云路上,跨过洙泗桥,穿过棂星门,前往大成殿拜谒孔子,最后会到夫子泉喝一瓢清凉的井水,既为纪念孔圣人,又能一解焦渴。
人文底蕴深厚的夫子泉
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公元1173年)泉州太守王十朋,曾作一首著名的《夫子泉》诗,诗中写道“刺桐城中泮宫里,大成殿下新泉水,不须更以品第论,混混源流自夫子”,说的是泉州泮宫的夫子井,因为孔夫子的原因,已超越了品评井水高低的层次。
《夫子泉》结尾写道:“我来酌泉仍叩头,遐思洙泗三千游,世间何处有此水,此州无愧名泉州”,更是认为以夫子泉之底蕴,泉州不愧为 “泉”州,极为推崇。在有“海滨邹鲁”之誉的泉州,科举考试成绩斐然,历史上出过两千多名进士,有“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之称,这与盛赞夫子井的诗词中传递的尊儒尚学传统是密不可分的。(王了/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