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结伴领略世界风光 (受访者供图)
边带孙女边练书法
放风筝是不少老年人的爱好
老年人在上声乐课
老人自制的风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时针不停转动,他们无惧年龄,随心而行,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他们蓬勃向上,积极拥抱生活;他们退休不退岗,越活越年轻。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老年人,他们或学习新技能,或旅游增长见识,或养花放风筝,或成为志愿者服务社会……晚年生活多姿多彩,让这些老人在尽情展现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收获最纯粹的快乐。□记者 王丽虹 陈灵 文/图 (除署名外)
培养兴趣
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不少老年人逐渐改变生活状态,不再整日“围着儿孙转”,而是积极规划起自己的退休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充实闲暇时间,丰富晚年生活。
与风筝结缘
两三天不放就手痒
10月21日下午,我市一空旷地带,七八个形态各异的风筝在空中盘旋,草坪上或坐或站着几位手拿线盘、仰望天空的老人。83岁的叶文芳玩风筝已有20多年,他放的惠安女风筝是自己购置材料手工制作而成,长达6米的风筝在空中尤为显眼,不时引来周围人的赞叹。
“今年9月底,我们带着老叶制作的惠安女风筝参加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获得二等奖。”泉州风筝协会会长施玉峰一边放风筝一边说,他和协会成员已经连续5年前往潍坊参加国际风筝会,每年老叶都会自制融入泉州元素的风筝,“目前协会成员70多人,基本都是退休老人,年龄最大的85岁。”
今年71岁的施玉峰一头黑发,精气神十足。他笑着说,自己误打误撞与风筝结缘,退休前夕他散步时常看到有人在放风筝,心痒难耐,于是也购买了风筝,从此就爱上了这项运动,一玩就是10余年,“我家中收藏了不同款式的风筝100多个,这几年去外地旅游的时候也随身带几个,到景点空旷处可以放一放。”
“两三天不放风筝,就手痒得不行。”施玉峰调侃道。在叶老、施老眼中,放风筝不仅是爱好,也是一项极好的运动,室外空间大,空气好,放风筝需要经常仰着头查看风筝情况,有助于颈椎病的康复,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压力,放松心情。
爱旅行爱摄影
夫妻相伴走天涯
退休后,除了享受天伦之乐以外,四处旅行拓宽视野也成为不少老年人的选择。今年78岁的吴松树和73岁的妻子刘明华,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他们,更是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瞬间。
吴松树家的客厅橱柜中陈列着鸵鸟蛋、金字塔等众多别具风情的纪念品,两人旅游途中的合影、风景照有的做成相框摆在柜中,有的收藏在相册中。在众多照片中,吴老还特地挑选了一些作品按年份做成了台历。
“1997年前后开始我们的旅程。”刘明华介绍,那时丈夫从三明调回泉州工作,每当有公休假,他们就出去走走。退休后的时间更加宽裕,他们每年都会出去一两次,足迹遍布国内外。每段旅行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去年5月,他们到埃及旅行,吴老指着一张在金字塔旁的合影说:“看照片可能感觉不到,现场简直太震撼了。”
在吴老家中,还陈列着不少全国、省、市摄影比赛获奖证书,“我们两个人一开始出去都是以玩为目的,又非常喜欢拍照,能获奖还是非常开心的。”他说。
因为是摄影爱好者,夫妻俩每次都负重出行,大包小包挂身上。刘明华介绍,单反、镜头、脚架是老伴必带的,重达一二十斤,“孩子有自己的工作,也很支持我们多出去走一走,多看看祖国乃至世界的风景。”
吴松树夫妇拍的是沿途的美丽风景,惠安退休老人陈锦斌的镜头里则多为自己种的花草和家人的日常。退休前,爱好种植花木的他,便在阳台摆满了盆栽,每天都悉心照料。退休后,他有了更多闲暇时间,还会揣着相机、骑着自行车到当地的公园等地拍照。由于子女工作繁忙,夫妇俩需要帮忙照顾孙子孙女。他便带着他们爬山、逛公园、到博物馆参观,为他们拍照。久而久之,家中的相簿越来越厚,里面装满了家庭珍贵的回忆。
发挥余热
除了拓展兴趣爱好,还有一些老年人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参加公益活动,为社会作贡献。
古稀老人身残志坚
义务服务社区10多年
今年国庆节前夕,居住在鲤城海滨街道金山社区的曾文彬坐在桌前,在手机备忘录上写下《我和我的祖国》等2篇诗文,发给社区宣传报道组的另一位成员,之后诗文被张贴到社区宣传栏。作为社区报道组的一员,他十几年来满怀热情地宣传着社区各项中心工作,报道社区精彩活动,宣扬社区好人好事,反映社区问题并帮忙解决。
曾文彬今年76岁,是一名普通的企业退休员工。1999年,他因为骨癌失去了整条左脚,术后在社区党员、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重燃生活信心,开始义务参与社区工作,加入社区宣传报道组后,一干就是十几年。作为党员代表,他经常到社区值班,为居民答疑解难,并经常与居民群众聊天、攀谈,了解他们的需要,同时将情况总结反馈给社区,积极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
此外,作为金山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社区楼栋党员联络小组组长,他每月都会组织党小组集中学习,有时候还将学习资料制作成有声读物,通过手机发给离退休老党员,方便他们学习。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老曾多次要求到一线值班,社区考虑到他行动不便,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但他依然坚持在家中通过电话联系居民,了解居民身体状况,提醒居民注意防控措施。“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他说,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但也希望尽量多做一些,带动身边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带娃之余学书法
参加“党报送春联”活动
前不久,记者来到王力卫老人位于丰泽区的家中,当时他正在喂小孙女吃早餐。客厅的沙发、茶几、桌子等各个角落,散布着孙女的玩具和写着毛笔字的宣纸。2015年退休后,他的生活便基本围绕着大孙女转。2018年年初,听说之前的同事到泉州老年大学学书法,他对此产生了兴趣,便报了国画班和楷书班。学了一年,楷书坚持了下来。2019年小孙女出生。照顾孙女之余,他也抽空练习书法,为此,他购买、复印了多本字帖,模仿他们的笔法练习。练完后,他会将统一种风格的字体订成一本。记者看到,一本本写有500多个字的宣纸本,他家中已累积了一大沓。
如今,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饭,6点半外出买菜,7点送大孙女上学,回家后再喂小孙女吃早饭,接着做午饭、哄小孙女睡午觉、接大孙女放学回家、带小孙女外出散步……每天满满当当的生活中,他利用早晨、孙女午觉等空闲时间,在客厅茶几、餐桌上练字。
坚持不懈的练习下,他写得越来越娴熟。虽然已经退休,又是书法初学者,他依然想用这项技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于是,他参加了各类公益活动,如参与本社“党报送春联”活动,现场手写春联赠予市民,还为社区出板报。
值得一提的是,本社的“党报送祝福 春联抒真情”活动已连续举办14年,每年在各县(市、区)的活动现场,总能看到泉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泉州老年大学、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等单位的老书法家们的身影。他们大部分已退休多年,连续参加多个场次,不畏路途颠簸,坚持下基层,在寒风中站立两三个小时为市民书写春联,送上最暖的祝福。
“充电”学习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老年人退休后,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让他们感到不适应。有的老人努力克服年龄的羁绊和身体、精力上的不足,投入到学习中。有的通过学习充实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心灵不感到空虚寂寞;有的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实现了让自己心态年轻的愿望。
年老上大学
圆了年轻时的梦
“1986年泉州老年大学刚创办时,仅有300名学员,都是离休干部。”泉州老年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介绍,今年春季招生,第一阶段报名人数就接近7000人,他们中既有退休干部、职工,也有社会老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外地跟随子女到泉州市区生活的老人,在陪伴孙辈之余到校上课。
记者翻看课程表,涉及养生保健、运动健身、书画艺术、电脑基础知识、乐器、摄影、音乐、英语等多种专业课程,每学年的学费大部分都为100元。
今年受疫情影响,第二阶段报名停止,春季线下面授课程暂时无法开展,但学校早从2010年开始,便录制远程教育课程,通过网络传输到千家万户,老年人居家就可以学习。今年8月,学校开展了停课不停学活动,组织教师录制微课,上传至学校公众号,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在线免费学习。
“纵观近年来的报名情况,报名人数最多的是舞蹈类和声乐类课程,最热门的课程是钢琴、独唱、书法课程。”泉州老年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介绍,部分老人年轻时受个人、家庭和时代因素影响,或没能坚持学业,或放弃了爱好和擅长的专业领域。待退休有时间了,再来“上大学”,可以说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兴趣梦”、“专业梦”。
“有一位老伯,此前报名参加图像处理课程学习,88岁了还能熟练进行图像处理;退休职工张新民先生,虽然爱好美术,但从未参加过专业培训,退休后到老年大学上了4年专业课,水平大幅提高,多次受邀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办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还被当地华人华侨作为礼品赠送给多伦多市政厅和警署,可谓实现了画家梦。”
以文化养老
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泉州老年大学教务处负责人建议,老年朋友要转变观念,多学习知识、技能,增加文化养老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参加学习,不仅对自己有意义,对家庭和后辈也有积极影响,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是潜移默化,比起看电视、打麻将,在家看书、写字,更能为孙辈树立榜样。走出琐碎繁杂的家庭小圈子,走进广阔的文化圈,多结交有同好的朋友,多参加文娱活动,无拘无束地展示自我、服务社会,自身能产生被社会所需的满足感,增强自信,这样晚年生活过得既舒心又有意义。
爱老助老
老年人老有所乐,除了要转变心态,积极学习和参与,也需要家人、社会和政府等多方的鼓励和支持。
子女多关心陪伴
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
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副会长杨丽红表示,老年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自身疾病、年龄增大、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减少、记忆力减退等原因,心理会在一定程度形成落差,以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情绪焦虑紧张、孤独感、自卑、抑郁、失落、无价值感等。首先,子女应该重视家里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变化,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多聊天、多关心、多陪伴,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共同做好心理防护。其次,老年人退休后可制定新的健康时间表,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当体育锻炼,这些均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最后,老年人也要坚持参加社会活动,定期与亲朋好友沟通、聊天,建立一些新的人际关系,互相帮助。另外,如果负面情绪持续得不到改善,紧张、恐惧、担忧等心理得不到缓解,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早日摆脱心理阴霾。
营造社会氛围
用行动尊老敬老助老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福建省扶老公益协会会长黄明水表示,关爱贫困孤寡老人是协会长期在做的公益项目之一,志愿者定期为贫困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关心老人们的身心状况,协会已经连续多年于重阳节在洛江举办大型孝心宴,希望通过此类敬老助老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敬老助老的志愿者行列,以真心尊老,以诚心敬老,以热心孝老,以行动助老,共同把尊老、敬老、助老美德发扬光大。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老年人公共文化建设。在养老服务机构工作的李先生建议,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相关部门可多开展文体项目比赛交流活动,资助优秀老年文艺团体。不仅在重阳节,平时也可多在基层开展各类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等,普及老年人养生、保健、科学健身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