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吕培榕:发展数字经济 应注重推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吕培榕:发展数字经济 应注重推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3-05 16: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3月5日电(记者 胡美东)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大帝集团董事长吕培榕建议推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潜力巨大。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技术团队预测,2020年至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8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5%。到2030年,数字经济体量有望突破百万亿元。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各省也在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重视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吕培榕说。

吕培榕指出,与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相比,当前存在一些不协调因素,主要有: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区域布局不协调。各地区各自为阵、盲目布阵、匆促上阵现象较为普遍,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园“遍地开花”,不仅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更谈不上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并最终形成特色与规模。

二是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衔接不协调。制定的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往往“一刀切”,对发达地区吸引力不够,落后企业常因入围条件“够不着”又无缘榜单,存在“道宽路窄”的落地困难,他们更希望能“雪中送炭”。数字经济牵头部门的机构也存在归口管理、职能不明晰等问题,对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机制,方向不明、办法不多、谋划不深,有待加强和进一步探索突破。

三是数字经济发展行业应用不协调。一些“政策驱动型”的行业应用缺乏市场化机制,不仅需要依赖政府买单“续血”,而且还得借助政府号召力公信力来发展用户。一些行业信息化水平低,行业应用落地困难,影响使用成效。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要素整合不协调。各地普遍存在重外引轻内培、重眼前轻长远、重个体轻团队、重学术轻应用、重待遇轻环境等现象。落后地区不仅是外部高端人才引不进来,反而本地人才还在不断流失。数据资源不足,归属不明,对接困难。

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构建起贯通上下职能一致、业务衔接、分工负责的数字经济发展机构。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编制全国数字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引导各地实现差异化布局、错位化竞争、产业化集聚和协同化发展,努力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和数字中国建设的示范区。

二是整合政策资金平台等有效资源。在制定统一的政策扶持办法的基础上,出台差别化的鼓励措施。参照涉农资金管理模式,将分散在各部门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专项资金予以集中,鼓励地方制定出台有针对性、契合性强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加强自主核心技术产业体系和加快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是营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格局。发挥数字产业园内云计算、超算平台的龙头作用,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气象、医疗、工业及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企事业单位充分用好用足产业园超算资源。营造更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探索的环境氛围。提高政府工作人员驾驭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行业中坚骨干力量,提升企业数字化生产力和增强行业数字化能力,促进新业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四是合理配置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引导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和区域协同发展、错位竞争,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跨地区跨行业有序流动、优化配置。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加快完善公共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推进数据资源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开放利用;实施“互联网+联重点产业园行动,优化园区数字化资源配置以及人才、资金、市场等要素聚合;大力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在数字园区办企或创新创业;支持条件成熟的园区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一区多园”“飞地园区”的发展模式创新,为区域发展提供示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