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福州3月5日电(记者 胡美东)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曹晖建议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实业教育。
曹晖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继续贯彻“实业强国”战略,有效实施保链补链强链,将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抢占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但是,近年来制造类人才尤其是优秀技术工人的匮乏,已成为影响国内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这一社会问题成因复杂,国内人口增长率持续下滑、虚拟经济对年轻人才的虹吸效应、狭隘的人生成功标准、薪酬水平及社会待遇不合理等等,都对中国技术工人群体的健康生长存在负面效应。其中,缺乏系统而科学的实业教育所造成的影响尤为突出。
曹晖进一步指出,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教育将实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首先,教育目的不同:实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制造的浓厚兴趣,通过参与创造性生产活动促进实践型思维的成长;职业教育则是通过一段时间内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生产技术,从而更好参与社会生产并安身立命。其次,教育阶段周期不同:实业教育多设置在幼小中的基础教育阶段,而职业教育则设置于技校、职高、职专等专业教育阶段。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明确将“德智体美劳”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但长期以来,“劳”被排除在育人目标之外。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教育部要求,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劳”字多年之后再次被纳入高考。
因此,他认为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实业教育恰逢其时,并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 科学认识实业教育。科学认识实业教育,组织教研力量系统性研究实业教育的学科属性、施教规律,让实业教育落到实处,既不能让实业教育简陋化,沦为家长代劳的手工制作;也不能让实业教育刻板化,不仅不能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制造兴趣,反而加重课业负担。
2. 将实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范围。通过立法定制,将实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范围。要横向打通实业教育与现代教育核心(数学、自然科学、语言)的隔阂,强化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不断完善实业教育的学科划分、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考评机制等体系工程。
3. 各类教育机构与制造类企业联合施教。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鼓励、主导、组织各类教育机构与制造类企业联合施教,通过实训基地、车间课堂、生产实操课等形式,从小培养孩子对社会运行、国民经济的基础认识,以及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培养孩子多样化的人生追求和成功标准。
4. 支持社会力量开设实业教育机构。以创业扶持、专项补助、专业指导等多种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开设实业教育机构。在欧美国家,除学校中设置的教育课程之外,社会上还大量存在创客工坊、木工夏令营、家政培训班、科技发明大赛等诸多形式多样的教娱场所和项目,目前国内这类项目存在不规范不健全不安全、缺乏主管部门监管指导等问题,应将其充分运用起来,纳入社会教育力量,补充学校教育空白,促进实业教育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