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曹晖建议: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曹晖建议: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3-05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福州3月5日电(记者 胡美东)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曹晖建议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曹晖指出,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瓶颈。 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出现断层。从新增劳动力供给的两大主要人群看,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技校生在择业方向上更倾向于管理岗位或者自主创业。年轻技术工人流入少,30岁以下的技术工人数量越来越少,很难招到合适的技术工人。

二是市场用工需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工人的技能分为通用型技能和专用型技能两种。企业出于行业竞争、人才跳槽和投入成本等方面考虑,更倾向于开展专用型技能培训。专用型技能适用范围窄、终身受雇于同一企业的可能性极低,职工更倾向于提升可迁移性更强的通用型技能。

三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同。近些年不少就业岗位遇到了技术替代,但优秀的职业教育师资不足,培训教材缺乏深层次的技能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连贯。企业作为参与者难以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积极性不高。

四是产业工人技能评价体系不健全。近年来,随着国家大量取消职业资格证书,出现“政府评价退出,社会和企业评价未有效衔接”的情况,导致“评价中断”, 技能评价难以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比最高的产业,作为第二产业重要支柱的制造业也正在向中高端迈进,这都需要培养更多适合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曹晖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有关方面的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产业工人技能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建立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需求动态调查机制,把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趋势,使政府所制定的产业工人技能培养计划更贴近市场需求。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建立推动多元的技能投入成本分担体系、系统的技能提升供应体系、开放的技术工人用工体系、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评价体系,形成一个相互衔接、互相促进的闭环,有效干预技能形成过程,实现供求平衡。

二是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参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作用。利用龙头企业、大中型企业优势资源主动参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设行业技能提升共建平台,为职业院校在校生、行业同类工种无技能等级职工提供实践机会;完善岗位培训体系,制定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实训中心和教学工厂等培训载体。大力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新模式,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推动注册、选课、学习、考试等一站式支持服务上线,方便解决产业工人工学矛盾突出问题。

三是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培养的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就业链。牢固树立以教育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加强区域性、地方性课程开发,适时公布重点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动态设置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专业,对设立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根据招生人数给予额外补贴,确保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实现产教融合“五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是完善激励机制,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打破技术工人职称晋级“天花板”,鼓励企业在国家设定的高级技师之上设主任技师、首席技师等职业技能等级,打破技术工人与管理人员交流任用壁垒,搭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立交桥”。同时,通过微信、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努力营造尊重技术、工人伟大的劳动文化,推广绝招、绝技、绝活,让产业工人更有荣誉感、自豪感,着力提升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