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丁世忠:制定国家级的产业战略 打造世界级企业总部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丁世忠:制定国家级的产业战略 打造世界级企业总部基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3-09 11: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

中国日报福州3月9日电(记者 胡美东) 作为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今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多份建议,包括《关于制定国家级产业战略 打造世界级企业总部基地的建议》、《关于制定促进冰雪运动装备和冰雪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的建议》、《关于加强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以及《关于支持泉州市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建议》等。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和产业集群

丁世忠表示,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政府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研究和完善系统性的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体做大做强做优;同时支持企业从公司治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增强实力。

“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的头部企业一定可以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中国也将成为世界级品牌的总部基地。”丁世忠说。

丁世忠指出,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经济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疫情对市场冲击严重、服务和消费对经济总量贡献率下滑、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品牌发展落后于企业规模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逐步消逝等诸多挑战,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他建议:

一是制定更加清晰的国家级产业战略,从中央政府层面确立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愿景及路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结构布局,打造未来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并与中国现有企业一道共同制定参与国际竞争并保持优势地位的竞争策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以未来视角审视当下战略优先级,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聚焦重点产业投资领域,提前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中国企业全球供应链布局,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打造中国企业的全球采购能力,构筑互利共赢的供应链合作体系。

三是立足区域差异化基础和竞争优势,规划创建不同类型的世界级创新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在“十四五”期间吸引更多全球品牌来中国发展。

四是积累和打造品牌资产,加强中国品牌培育全球影响力,吸引更多全球品牌总部落户中国。

五是以开放格局吸引全球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长期愿景和目标是融合共赢而不是竞争替代,合作各方应该追求价值认同、目标一致、文化融合。

丁世忠表示,国家进步和产业升级,不仅要“产品走出去”,更要“品牌走出去”和“文化走出去”。微观层面企业则要思考并挖掘具有中国特色并能获得全球认同的独特文化价值,将其沉淀为品牌资产,同时注重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长期积累,致力打造能代表新国货品质和精神的品牌。

建立冰雪运动装备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促进冰雪产业发展

作为一直关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企业家,丁世忠代表还对中国冰雪产业的战略性布局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在北京2022冬奥会筹备与体育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冰雪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为“2025年冰雪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然而,当前的扶植与投入依然不能满足我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中国冰雪运动装备产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国际水平,我国的自主品牌还不够强大;另一方面,我国在冰雪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无论是参与企业还是消费者,很多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为此,丁世忠建议,由国家体育总局、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牵头,大型体育用品企业参与,根据产业结构特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结合相关国际技术标准,尽快针对性出台冰雪运动装备的国家技术标准。

此外,丁世忠还建议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装备自主品牌,鼓励跨国并购。针对冰雪产业科技创新制定专项激励政策,支持国内顶级研究机构的创新研发立项,并与冰雪品牌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优势互补;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获取品牌、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加快提升我国冰雪运动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冰雪运动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装备制造要提升,人才也是关键。”在冰雪产业人才发展方面,丁世忠建议,通过政府来引导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与企业搭建合作模式,深化产学研校企合作,创新冰雪产业人才的培养。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院校成立冰雪运动装备院系,重点培养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育创新人才的土壤,在有条件的的地区将冰雪运动技能纳入学校体育课程。

加强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丁世忠表示,近年来,各级基层政府对乡村体育教育事业日益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但整体而言支持方式以器材捐赠、场地建设等硬件环境的改善为主,对于体育教育在课程、师资、体制等“软件”上城乡存在的巨大差距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保障乡村青少年科学地接受体育教育,缩短城乡体育教育在“软件”上的差距,丁世忠建议,从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素养教育出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将‘青少年体育教练’一职纳入职业技术学校体系中,为乡村青少年开辟新的社会就业空间。同时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强化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从技术角度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具备合适条件的学生提供与岗位和运动专项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提供一系列就业帮助和辅导。”丁世忠说。

此外,丁世忠还提出要健全体育运动“小学——中学——大学”的校园赛事体系,让乡村学校也成为城市校园赛事的参与主体之一;加强乡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打破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传统考核和选拔标准,建立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互联网为缺乏体育教育资源的乡村地区提供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并加强乡村体育教师的标准化培训,从体育教育的角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丁世忠指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加强乡村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乡村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建议鼓励高校的体育毕业生进入乡村基层工作,发挥榜样作用;同时要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让各地教师形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定期交流机制。而对于能力强、责任大、贡献大的乡村体育教师,应给予嘉奖,以此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乡村体育教育又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民健康、扶体扶智、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一个重要抓手。体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乡村振兴的希望是一群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青少年。”丁世忠说。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